UN通過首部公海條約 保護全球逾6成海洋面積

全球第一個保護公海的國際條約19日無異議通過,落槌時全場鼓掌;此案超過15年討論、聯合國主導5輪談判,今(2023)年3月就國際水域建立海洋保護區敲定文本。

聯合國秘書長古提瑞斯(Antonio Guterres)表示,「海洋是我們地球的命脈,今天各位為海洋注入新的活力與希望,給海洋一個為生存奮鬥的機會。」

該法將海洋生物保護範圍擴大至全球海洋面積6成以上的國際水域,研究顯示,只要有鯨的地方,就有持續幫助累積人類呼吸所需氧氣的浮游植物,浮游植物提供全球超過50%的氧氣。

目前全球僅1%公海受到保護,這項條約將可在國際水域建立海洋保護區,並建構評估環境損害的框架,也為去年12月各國政府於加拿大蒙特婁通過的歷史性協議,也就是在2030年前保護全球陸地海洋30%的目標,再加強支持力道。

尼泊爾首都加德滿都的國際山區整合發展中心新報告,由於全球暖化,興都庫什—喜馬拉雅山脈的冰川到本世紀末可能消融75%,對生活在該地區2.4億人恐怕造成危險的洪水,以及水資源短缺。

國際山區整合發展中心冰川專家傑克森指出,「這取決於我們有多少碳排進入大氣中,看我們是試圖維持1.5°C,抑或是像現在這樣繼續排放。」

根據評估,如果氣溫比工業化水準前高1.5°C或2°C,整個興都庫什喜馬拉雅山派的冰川,到2100年可能消融30%到50%。目前已發現聖母峰、K2的冰雪正加速流失。在2010年代冰川消逝的速度,比上一個10年快了65%。

更多公視新聞網報導
英日攜手海洋普查 目標辨識10萬種未知生物
研究:去年海洋溫度 有紀錄以來最高一年
「海洋酸化」貝類難生存 軟絲胚胎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