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HATs NEXT》陽明山未來學社理事長葉匡時:《人工智慧基本法》的制定,須以經濟、政治、社會三大層面進行考量

「《人工智慧基本法》很難在社會層面進行規範,但至少在經濟跟政治方面一定要討論到,前者如何讓AI產業造成更大的經濟效能、讓產業更活絡;後者則是應審慎思考政府、大企業跟個人之間的關係怎樣取得平衡?」陽明山未來學社理事長葉匡時,在第八屆《WHATs NEXT》未來科技產業高峰會中表示。

最近因為人工智慧浪潮造成AI概念股股價飆升,廣達董事長林百里的財富因此超越鴻海創辦人郭台銘,成為台灣首富。而林百里形容人工智慧實在太好玩了,所以決定延後原本打算70歲退休的計畫,打算再戰10年拚到80歲!

葉匡時提及,林百里延後退休的計畫反應了兩件事,其一為AI浪潮對經濟產業發展的趨勢,因為財富往那個地方去集中,造成很多機會產生;其二則是AI造成社會衝擊,因為AI科技跟現在各種科技這麼好玩,造成很多人一直玩下去,不想走了。

再進一步深究,林百里到了80歲時,會不會又發現了更多其他好玩的新興科技而又打算再戰10年,繼續玩到90歲?這件事除了說明新興科技使人類壽命變得很健康地延長下去,同時也代表著社會結構發生重大變化。

「本來很多人會在65歲到70歲時退休,但現在可能都不打算退休了...那後面等著接班的人要怎麼辦?一直待位嗎?這些社會問題都是新科技帶來的現象。」葉匡時指出。

除了社會及經濟問題,政治層面的發展也值得探討。

葉匡時認為,不管是AI、區塊鏈、Web3.0,都有著共同的主要功能,就是讓使用者變得更有能力、自主性更強。但這也代表著政府或大企業掌握這些工具也變得更有力量,進而對人民的監管和控制能力變得更強。

新科技賦予國家機器的新力量,一方面是每個人變得更有力量;另一方面監管個人的國家或企業也變得更有力量,這本身是有其矛盾的地方,怎樣取得平衡將會是一大課題。

目前台灣政府正在準備提出《人工智慧基本法》,葉匡時指出,以經濟、政治、社會等三個層面來講,在社會層面要去規範是很困難的,但至少在經濟跟政治方面一定要討論到。

「前者如何讓AI產業造成更大的經濟效能、讓產業更活絡;後者則是應審慎思考政府、大企業跟個人之間的關係怎樣取得平衡?使其可以是透明、可被監管、具有可塑性,並且加入普世價值。」葉匡時進一步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