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HO身體活動全球行動計畫減少久坐族群!澳洲學者:間歇日常體能活動是關鍵

11 月 11 日是全民健走日,健走是最容易入門也是生活中容易執行的運動,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最新身體活動建議,每週應進行至少 150-300 分鐘的中等強度身體活動,維持每天活動的頻率,中斷持續坐著的時間,更能維持健康。

為鼓勵國人養成規律運動,建立全民健康的新生活型態,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與教育部體育署共同舉辦 2022「運動健康樂生活」全民運動與健康政策國際研討會,跨部門邀集國內外的產、官、學、民、媒體界代表,交流運動與健康政策推廣的實務經驗。

追公車 提菜上樓梯都算 間歇性體能活動

本次研討會以「運動健康樂生活」為主題,邀請澳洲雪梨大學 Emmanuel Stamatakis 教授探討全球身體活動對於健康促進影響及趨勢,Stamatakis 教授指出 2020 年到 2030 年全球因缺乏體能活動所產生的成本上看 3000 億美元,且美國與台灣等高收入國家會出現較高的經濟成本。

WHO 自 2018 年發起身體活動全球計畫(Global action plan on physical activity, GAPPA)期望在 2030 年降低 15% 的缺乏運動人口,Stamatakis 教授說明,較高強度的運動往往讓無運動習慣者卻步,昂貴的器材及穿戴式設備也會增加養成運動習慣的門檻,可以從日常體能活動開始。

Stamatakis 教授建議,促進體能活動可以從劇烈間歇性日常體能活動(Vigorous Intermittent Lifestyle Physical Activity, VILPA)開始,日常中上下班的快走、追公車、提菜上下樓梯都能算是劇烈間歇性日常體能活動,雖然 VILPA 的活動時間都在短短的幾分鐘內,但根據研究顯示每天 VILPA 的次數及持續時間與心血管疾病及死亡率有關。對於想促進身體活動又不想花長時間運動的人,不妨從增加日常的快走及上下樓梯開始。

輕鬆上手 邊走邊尋寶

國健署吳昭軍署長表示,國健署長期致力於「全人全程健康促進,營造健康友善環境,追求全民健康平等」的目標推動,透過充足的身體活動量,可以改善身體機能和提高人們的認知功能,並增強免疫系統功能,以降低疾病的發生率;為了鼓勵各族群走出戶外,國健署於 9/25 推出「走路趣尋寶,全臺齊步走」線上競賽活動,與地方縣市合作設置全臺 35 條步道任務,透過尋寶闖關與抽獎方式,結合科技與運動元素,在享受樂趣的同時也獲得自身的健康。

另外,教育部林騰蛟次長表示,體育署經由「打造運動島」、「運動 i 台灣 1.0/2.0」等計畫,透過地方縣市學校、運動社團、職場及競技運動各面相積極推動,有效提升國民參與運動的比例,強化人才培育與友善的運動環境及設施,提升全民運動意願。

運動健康向前行 實現全民均健

國健署推動的重要目標-營造健康生活環境,透過綠生活的策略,選擇對環境衝擊較低的方式,將環保、低碳概念落實於生活中,增加使用低碳運輸工具改善地球環境,例如:東北角的自行車道等,融合生活化運動元素,享受豐富的自然景觀,有益身體健康。

國民健康署與體育署攜手合作,橫向連結跨部會資源,結合公共衛生與體育運動專長,並透過身體活動與運動促進全民健康,創造運動與健康的雙贏

文/趙乙錚、圖/黃懷賢

更多Heho健康網文章

《BJSM》每日只運動 11 分鐘也能更長壽!這樣做才能抵銷久坐風險

COVID-19/疫情流行期間減少身體活動?研究:久坐不動與憂鬱症狀增加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