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YMCO Ionex Uno「以度計價」原因與資費詳解|為什麼光陽敢說市場最划算?

KYMCO 日前在 Ionex Uno 創世紀發表會當中公開的 Ionex Uno 資費方案,相較於過去最大的不同之處在於從以安時計價改為全新「以度計價」,對於台灣電動車發展來說,這是一個劃時代的改變,只是這全新的計價方式對於消費者來說,倒底是利大於弊?還是只是變相漲價而已,壹哥先後與光陽集團董事長柯勝峯、KYMCO Ionex 開發團隊進行了解,提供相關資料與大家分享。

2023 米蘭二輪車車展期間,確實可以看到各家車廠或者積極、或者做做樣子、或者尋求合作對象、或者還沈浸在燃油車的輝煌年代,電動車才剛剛起步而已。不論如何,既然全世界發展電動車、禁售燃油車已經是不變的趨勢,那麼合理的電動車解決方案就是每一間車廠所要競爭的地方。

值得驕傲的是,全球電動車解決方案最完美的確實是在台灣,除了 Gogoro 之外,還有當前 KYMCO Ionex 所打造的電動機車平台。

KYMCO Ionex 以「Ionex 電池計量模組(BMU)」為核心,串連「電池即服務(Battery-as-a-Service,BaaS)」與「能源站服務」,讓台灣的電動車得以從台灣出發、進軍全球。

不過這項全新的做法真正要快速得到驗證,還是得從台灣這個發展電動車已經相對成熟的市場出發,這也就是光陽宣布進入 Ionex Uno 創世紀的原因, 針對 Ionex Uno 的戰略與佈局,我在上一篇有做了完整說明,詳見:「訪談|光陽強勢進入『Ionex UNO創世紀』 台灣將成為全球電動機車發展指標」。

光陽董事長柯勝峯在訪談過程中跟媒體提到,充換合一絕對是大市場,要做到表面的充換合一非常容易,但是可以真正可以計費、計算,整個使用體驗又要很完善,要做換電的系統、又要得到市場認同,那就難上加難,因為它需要時間與數據來驗證,因此如果要做「充換合一」,就會有很多技術難度在裡面,而光陽在 Ionex Uno 充換合一之前,已經經過 Ionex 3.0 換電時期,並且握有很多技術專利。

為什麼要從安時計價改為「以度計價」?

柯勝峯把電能當作是水,安培計價比喻成管徑,KYMCO Ionex 電動機車的水流得明明就比較快,那麼資費怎麼樣計算都是不合理的。因此,光陽認為電動機車的資費計價單位應該跟全世界電動車統一以度(kWh)計價,就像智慧型手機充電談的都是 W、電池電量的單位都是 mAh 一樣,在全新 Ionex Uno 時代到來之後,台灣的電動車計價應該也要與全球同步改為以度計價。

光捷課長吳俊龍解釋,目前全世界電動車計價方式,只有台灣使用安時(Ah)計價,然而 KYMCO Ionex 電動車電壓是以 50.82 伏特(V)計算、Gogoro 的電壓約是 43.56 伏特(V)。如果把伏特這當作是水壓,安培就是水龍頭的口徑,在口徑一樣大的前提下,相同時間內 Ionex 電動車所流出的總水量(kWh)就會相對比較多,因此最合理的方式就是以度(kWh)計價,這也是全球電動車所採用的計價方式,如果是以過去 Ah 計價的話,原本設計高電壓的 Ionex,所代表的決定性意義就是可以相比對手騎得更遠、更快,但是資費對於懂得精打細算的人而言,長期看起來就會比較貴,而這正是消費者在意的地方,對於 KYMCO Ionex 未來要推廣至國外市場,也就相對不利,因此,才會考慮到以度計價。

吳俊龍坦言,過去台灣的電動車確實都是安時計價,改為以度計價的方式確實在台灣多少會有一點「陣痛期」,不過他可以很確定的是,光陽這次設計的資費方案,絕對會比 PBGN 聯盟還要便宜,可以說是整個市場最便宜的。

「充換合一」到底怎麼算錢?我自己在家充電還要付錢嗎?

在 Ionex Uno 記者會上,KYMCO Ionex 發表了三款 S7 Techno 車系,基本原理就是透過電池計量模組(BMU)以藍牙的方式連結手機app,進而串連電池的使用歷程,來達到資費的計算。

這也就是說,消費者要使用 KYMCO Ionex 的電動車來充電或者換電,都是使用他們開發的電池跟充電系統,這個過程最基本的充電就會有「充電成本」跟「電池耗損成本」的費用產生。

如果是換電的話,那就回歸到跟 Gogoro 一樣,需要有「充電成本」、「電池損耗成本」、「換電站電池損耗成本」、「換電站建設與營運成本」以及「換電網路雲端與app成本」等費用產生,簡單的說,不管是充電,還是換電,都是要收費的。

基本上單電池的話會有309方案、519方案可以選擇。雙電池的話有309方案、509方案、809方案與1,259方案可以選擇,詳細計價方式可以參考官網,這些方案預計於 6 月 1 日上線。

經過詢問,未來以安時 ah 計價的方式就會全面取消,為了為維護消費者權益,6 月 1 日開始如果舊的合約用戶可以選擇繼續使用舊的合約,但是如果這個消費者要換約或者續約,那就只有新的以度計價方案可以選擇,至於單電池168哩多惠、雙電池498哩多惠這兩個限時推廣方案就是最高 18 個月無限制的吃到飽,合約結束就是以度計價,所以不在此限。

此次改為以度計價的方案架構由方案基本費、計價方式、電池使用費折抵金等三個項目組成計算,為了達到更划算的計價,KYMCO Ionex 以 30% 作為充電回饋金折抵月費的形式來回饋消費者,透過充電的「度數」來回饋額外使用費折抵金,充越多折越多。

可能會有消費者心存僥倖:「我都在家充電,不要開手機不就不會被收錢了?」

根據用電規範,我覺得有兩點必須提出來跟大家分享:

1.如Ionex App所顯示之電池使用度(kWh),與 光捷公司之內部雲端紀錄不一致時,電池使用度(kWh)之計算以光捷公司之內部雲端紀錄為準。

2.如非因可歸責於光捷公司之行為,而致BMS電池使用度(kWh)紀錄與實際雲端使用紀錄不符,光捷公司得依BMS電池使用度(kWh)紀錄向使用者收取電池使用費。

此外,使用者如未依據下列約定天數進行電池交換或透過手機(需以藍芽連線車輛BMU)上傳用量,光捷公司將收取「電池維護費」,如造成電池損壞,並將依據本契約租賃標的物賠償金標準求償:

1.如使用者逾15天未交換電池或未上傳用量,以APP推播提醒消費者;
2.如使用者逾30天未交換電池或未上傳用量,以APP推播提醒消費者、且無法對電池充電;
3.如使用者逾45天未交換電池或上傳用量,將收取新台幣99元/顆的維護費用,並併入當期帳單收取。

這樣的計價方式,相較過去來說真的有比較划算嗎??

跟 Ionex 過去的 資費方案相比,我認為 KYMCO Ionex 過去的資費有種涵蓋了推廣性質而設計的資費,所以中間參雜了一下與以 Gogoro 為首的 PBGN 聯盟競爭性資費設計。而 Ionex Uno 的資費在設計上,是以「合理計價為基礎」出發,然後思考「一定要比 PBGN 更便宜」的角度所設計,這也就是為什麼他們這次特別說「全市場最便宜」,一方面是因為過去的資費都取消了,一方面是他們精算過所有方案都會比競爭對手划算。

這邊簡單試算 Ionex Uno 給大家感受一下:

如果是以 309 單顆方案來計算,每度基本計價就是 50 元,該月租費電池使用費折抵金最高可以獲得 250元。意思就是說,假設這個消費者選這個方案,他在這個月換電用掉了 5 度,那麼計價方式就是 5 x 50 +309(月租基本費),扣掉電池使用費折抵金 250 元,也就是說這個人這個月要繳 309 元,低於 5 度以下就是以基本費 309 元計算。

那麼如果這個人這個月使用 6 度、靠充電充了 1 度,那麼計價方式就是 6x50 然後扣掉 15 元,這時再扣掉這個資費的回饋金,就是 300-15-250,也就是 35 元,而且充電越多,可以行駛的哩程數就越長。依照 KYMCO Ionex 公開資訊可以知道,Ionex 單顆電池車種,平均每度(kWh)可以騎行 31.4 公里,雙顆電池車種,每度(kWh)可騎行 25.6 公里。消費者透過 Ionex app 知道自己充電的度數、換電的度數,並且分開顯示。

再來看騎乘距離,如果以 309 資費來計算,騎 Ionex 單電池電動車的這個人,這個月 5 度都用來充電,那麼他可以騎的距離約 128 公里。如果都用來充電,基本使用量就會提升到 7.1 度,大約可以騎乘約 182 公里,但是如果使用「充換合一」,那麼同一期間他會使用的度數大約就落在 5~7.1 度,可以騎車的距離換算下來就大概是 128~182 公里,在 KYMCO Ionex 官網現在還有提供「資費試算」,給大家進一步瞭解自己究竟適合什麼資費,折抵下來划不划算。

光陽鼓勵用戶盡量都用充電的,一方面可以因為饋電 30% 讓他每個月在相同花費下騎得更遠,一方面也是減少地球資源的浪費。

不過我也很好奇:如果這個基本單位的「度」漲價了呢?

吳俊龍回應,如果台電持續漲價,那麼光陽的角度是會盡量吸收到不能吸收為止,但是他可以確認的是不會因為像是「夏季電價」這種季節性漲價而跟著調漲用戶的資費。

充換合一真的可以加速電動車發展嗎?

吳俊龍指出,如果從用車的角度來看,有些人不買電動機車是因為沒有那個充電環境,可能他上班的地方在市區,但是他住在山區,這樣對於他而言電動車就不是他的首要選項,現在有了充換合一,在市區可以換電、回到家可以充電,充電的度數又有回饋,假日遠行也不用擔心換電的問題,這樣一來就會滿足他能源補充的需求。

此外,這個人倘若回家充電所獲得的折抵金在這個月沒有用完,那麼還可以遞延至次月使用,不過光陽這邊最多只能遞延一個月,所有資訊都會在官網這邊公開說明。

至於為什麼折抵金額是 30%?光陽表示,其實充電站的能源櫃、負擔的費用、營運費用與電池費用這樣計算大約 15% 左右,另外 15% 是鼓勵消費者多多在家充電,算是一個鼓勵性質。

以此為前提,我認為在台灣「充換合一」並不會吸引已經入手頂級電動車車款的用戶願意換車,至少短時間他們會處在猶豫的階段。

初期應該會吸引到的是過去還在猶豫要不要入手電動車的用戶,如果一段時間過去,隨著「充換合一」車款選擇更多元,甚至有價格更入門的單電池 BMU 車款推出,那麼或許會吸引到一些可能目前就是把二輪車當作代步使用的族群。

如此一來,隨著更多用戶習慣這樣的充換合一方式,更多人發現充換合一的好處時,這市場才會真正的蓬勃起來。而當有一天,連 Ionex 的主要對手 Gogoro,也都會開始在市場上推出「充換合一」電動車,並且釋出充換合一資費時,當這一天到來,KYMCO Ionex Uno 便算真正成功。

大家別忘了,Ionex Uno 創世紀的充換合一佈局,今年除了在台灣啟動之外,接下來也會在泰國落地,然後推廣至東南亞、乃至全球地區,這也是為什麼我在前篇一直不斷提到的全球市場。所以,Ionex Uno 會不會加速電動車發展?我認為:「一定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