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SJ:債限協議未增稅、未大幅減支 遭質疑為何協商

華爾街日報(WSJ)31日專文指出,拜登總統與共和黨在逼臨債限屆期的壓力下,敲定協議,但協議並不增稅,也沒解決政府支出的最大壓力來源,質疑這次協商所為何來。

WSJ經濟評論員葉偉平(Greg Ip)分析表示,眾院共和黨人威脅,拜登總統如不同意削減政府開支,就要引發國債違約的大災難,最後,共和黨談判代表同意調升債限,拿掉倒債的威脅,換取到的削減開支,對預算赤字及國債攀升的軌跡,改變至為輕微。

葉偉平指出,由債限協商可學到兩大教訓。首先是政治已變得更極化,兩黨,尤其是共和黨,已動用一度被視為禁忌的經濟戰術;只是,即便戰術變得更加極端,目標已更加偏移,不再是控制赤字及債務。

共和黨的「牛肉」從來不是債務,不然他們就不會慣常地支持減稅,一如2017年所為;他們主打的是政府開支的規模及本質。

但即便在開支方面,共和黨的雄心也縮減了。聯邦政府1995到1996年關門21天,當時史無前例,一大理由便是當時眾院議長金瑞契(Newt Gingrich)帶頭要求改革聯邦醫療保險(Medicare)來省錢。金瑞契並未取得他想要的,倒是讓政府關門變成很正常的談判工具。

國會不授權資金給政府施政,就會導致關門。相形之下,債限則是限制財政部能借多少錢來支付業經批准的施政,包括現有債務的利息。

社安金及醫邦醫療保險提供退休金及健保給老年人、失能人士,都是法定支出,也就是說不必年年重新授權。到了2023年,協商的領域已大為變小。眾院議長麥卡錫5月協商時,兩項施政不在談判之列,此外還有退伍軍人福利、國防開支、國債利息,以及課稅,如此讓不到總預算15%的可支配開支變成重點。

投資集團「高盛」(Goldman Sachs)指出,因為通膨,可支配開支明年略微上升。國會預算辦公室估計這次協議讓赤字十年減少1兆5000億元,聽來好像很多,但只意味現占國內生產總值97%的國債,十年內升到大約115%。這還是假設前總統川普的減稅2025年屆期失效,未來國會不會調升可支配開支的狀況。

議長麥卡錫在達成協議後表示,對開支設新上限轉化到特定施政資金被砍,「就能夠除掉覺醒主義(wokeism)」,換言之,目標不在開支,而在開支裡反映的政治價值。

更多世界日報報導
紐約嚴打白卡詐欺 大規模調查老人中心、約談長者
南卡便利店槍響 少年疑偷瓶裝水 遭華裔店主射殺
川普要廢出生公民權…華裔黃金德勝訴 百年判例影響深遠

◤抗通膨首選 小資煉金術◢
黃金抗漲6折起 一台兩省近9千元
點睛品計價黃金 保值挑這款
鎮金店x蔡詩芸 最具個性聯名金飾
日韓劇女主角最愛 鉑金首飾7折起
絕美鑽飾 限時下殺22折起
蘇菲亞時尚輕珠寶 小資族最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