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論壇】在職進修者的學位論文有待全面重審

讀者投書:葉煬彬(國教院退休研究員)

圖片來源:中央社
圖片來源:中央社

國民黨高雄市長補選參選人李眉蓁碩士論文涉抄襲事件,最近甚囂塵上,引發大家對在職進修者的學位論文品質產生了普遍性的質疑。

我當年進公部門服務的時候,一開始學歷就是台大碩士,退休時的學歷依然是台大碩士,可說是了無長進。

反觀我的一些同事以及系統部門的長官群們,情況就不是這個樣子的了。公務系統的進去時可能是學士或專士,有些還是夜間部畢業的,退休時多半變成碩士,有的更猛,變成博士。研究系統的更不用講了,總要拿個博士學位才好安穩過晚年。

這些人之中,有的對學術研究確實是有點興趣的,利用業餘時間和合法時間進修,無可厚非,日後從行政職系轉為教學職系,甚或因而佔高職等職缺,亦屬佳話,雖曰不宜?

特別是一些中小學教師,擁有碩、博士學歷者,本俸是可以升得比較高的,也可以轉任大學教職,大家皆大歡喜。

但在這麼一大堆人之中,總有少數幾個人顯得特別怪異礙眼,這些人平常對學術研究根本就毫無興趣可言,文筆亦屬拙劣等級,想不通是如何拿到學位的,總是讓人覺得十分疑惑迷惘。

就算證實其論文是抄襲的,抑或是證實是找人代工的,旁人無緣無故去向誰檢舉?各當事人所畢業的大學也不一定會受理,除非是像李眉蓁這樣的名人,在與論逼迫下無路可退,中山大學這才按規定程序被動慢慢審查。

如眾所知,在職進修生的名額通常佔各校碩士班學生名額的五分之一左右,各校比例稍有不同。

兩者相比,「一般生」跟「在職進修生」在實質內涵上,有幾個顯著的不同:(一)年齡不同:「一般生」年輕,「在職進修生」較為年長。(二)入學條件不同:「一般生」是「考」進去的,水準較為齊整,「在職進修生」是「審查」進去的,水準良莠不齊。(三)貧富不同:「一般生」大都是窮學生,需要靠教授介紹打工的機會,「在職進修生」若是公教人員,通常經濟較為寬裕,老師吃學生的機會所在都有,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此為常態,慶生會只是其中一個環節而已。(四)教授相對於「一般生」而言,是屬於所謂的「天子門生」,學生以曾經受教於某大師為榮。相反地,教授相對於「在職進修生」而言,是屬於所謂的「門生天子」,教授以曾經教過某議員或某大官為榮,師生關係不太一樣。

正因為如此,教授在審查論文的時候,對於一般生的要求通常比較嚴格,對於「在職進修生」的要求,常因人而異。

我以前在職時,就碰到過一位代理長官,逢甲夜間部畢業的,服義務役時抽到三年期的兵籤,視同志願役軍人,取得報考國防特考的機會。

他老兄後來就靠著「國防乙等特考」及格證書,取得公務員任用資格,後來又靠著在職進修制度,陸續拿到中部某大學的碩、博士學位,一路升到簡任職,退休後還轉任大學教職。

這位代理長官的行政能力很有一套,故即使是「國防乙等特考」出身,也能在行政界打出一片天下。他很嚮往高學歷的人,後來靠著在職進修制度的幫助,果然如其所願,但他對學術研究本身實在沒興趣,平常也沒有寫文章的習慣,我也不知道他的碩、博士學位論文是如何寫出來的,文章風格前後迥異,十分可疑。

這類人如果拿到學位後,繼續留在行政系統打拼,論文不要對外開放,通常也不太可能會出甚麼大紕漏。

只可惜這位代理長官,寫的雖然不行,但口才算是一流的,他很喜歡講課,講來講去都是在講他的行政經歷,這個課程就叫做教學與研究,其中教學是有的,研究則談不上,連他自己都不會寫論文,又如何去教導學生寫論文?

想當初在訂定在職進修學位辦法時,有一派人士主張「在職進修碩士」和「一般碩士」應該有所區隔,但後來官學兩棲的人在政治上取得主導權,認為若是「教學碩士」不同於「一般碩士」,會影響在職進修者的進修意願,國家制度在他們的堅持下只好從眾,從眾的結果就是現在的下場。

有興趣的人不妨去查一下,在「官幫學、學幫官」的體制下,目前有多少教育部四、五十歲青壯派官員轉任國立大學教職的先例在。請注意,並不是退休後轉任,而是取得簡任職之後的關鍵期就轉任,這意味著什麼?難怪國內流浪博士越來越多,只因為進用之路完全被在職進修的大官們給阻斷了。

天底下成功的人有三種境界:最理想的境界是「有學有術」,這種人既有學歷,又有真知灼見,令人敬佩。其次是「不學有術」,這種人雖然學歷低,但從生活磨練中掌控成功的途徑,亦是不可多得的人才。最後是「有學無術」的人,學富五車,卻苦無人生應變的能力,若能堅守一個職位,卻也不至於白忙一場。

這三種人原本各有其定位,結構相當穩定,但在職進修制度卻改變了「不學有術」的人的價值觀,他們想要趁機把自己變成「有學有術」的人。在他們天真的想法中,他們本來就「有術」,若能再有學位的加持,自然就變成「有學有術」的人了。

若他們原本的「術」係來自於「學」,則在職進修制度確實有可能將他們推向「有學有術」的境界。若他們原本的「術」並非來自於「學」,而是在於生活的修練,則在職進修制度所取得的學位,只是淪為他們人生的包裝紙而已,無法跟本質連貫在一起。

我們並不否定在職進修制度的良法美意,對於靠實力取得學位的人也願意給予肯定和祝福,但對於少數靠抄襲及論文代工取得學位的人,則甚為感冒,對於他(她)們的論文指導教授,更有一種發自內心深處的憤怒。

因應全民的感受,教育部有必要利用新開發的識別比對軟體當工具,對於在職進修者的學位論文進行全面性的「篩檢」,先淘汰抄襲的人,行有餘力,再進一步淘汰靠論文代工取得學位的人,則:國家幸甚!社會幸甚!

_____________

【Yahoo論壇】係網友、專家的意見交流平台,文章僅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Yahoo奇摩立場 >>> 投稿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