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論壇】稅收超徵還民才是民意所在

讀者投書:jaoyao(專案經理)

圖片來源:中央社(資料照)
圖片來源:中央社(資料照)

您知道今(2021)年稅收可能超徵3000億嗎?根據財政部公布今年前十個月累計稅收統計,全國稅收實徵淨額2兆4574億,已超過預算稅收2兆4385億。

這的確跌破許多專家眼鏡,想想在這疫情肆虐的期間,有多少行業受到衝擊,歇業、無薪假等等不一而足。但不管怎樣,國家就是有辦法超徵,這意味著台灣的經濟情況不受疫情影響?抑或財政單位過於保守,刻意低估歲入?

超徵議題受到廣大的討論與注意。隨著稅災的問題浮上檯面,許多團體關注到賦稅人權,在其鼓吹推動下,人民賦稅意識逐漸抬頭,開始了解其他國家在相關議題的做法。「還稅於民」在香港、新加坡、南韓等都有先例,澳門更實施超過十年,且金額一年比一年還多。

2021年11月15日立委李貴敏質詢財政部蘇建榮部長超徵的問題。2014年超徵1088億、2015年超徵1878億、2016年超徵1278億、2017年超徵960億、2018年超徵897億、2019年超徵830億、2020年短徵222億、2021年10月預估超徵3000億。將近八年的時間,已超徵人民稅收估計9700億以上,超徵的錢用去哪?

不過財政部對還稅於民的做法一向持反對態度,往往以償還國債來搪塞。令人不解的是,國債越還越多,根本與財政部的說法大相逕庭。期間也曾聽到要給地方政府大紅包,不免有拉攏關係及綁樁之嫌。10月15日民眾黨立法院黨團舉辦記者會,揭發截至今年9月為止,我國國債突破5.8兆元,平均每位國人負擔25萬元。不禁讓人質疑,納稅人辛苦的血汗錢,如果有超徵也是人民的錢,要退還給人民,哪會輪到發紅包給地方政府?

十多年來超徵的議題備受關切,2008年6月民進黨推動「全民退稅、弱勢補助」方案,當時的民進黨主席蔡英文指出,物價短期內大幅上漲,民眾生活支出壓力大增,因此民進黨希望在近兩年(指2006年與2007年)稅收超徵的情況下,實施全民退稅。不讓中產階級的消費能力下降,並對連繳稅都有問題的弱勢族群給予補貼。當時的民進黨中常委謝長廷、黨團總召柯建銘也一致認同實施全民退稅,提高中產階級的消費能力,並補貼生活困難的弱勢族群。

當年立法院黨團幹事長賴清德也表示,「與其讓政府浪費錢助長通膨,不如退稅。」「財政赤字不能當作反對退稅的藉口。」時任黨團總召的柯建銘在當時民進黨中常會前受訪時表示,政府2007年歲計賸餘有700多億,這部分也可拿來退稅。時任民進黨中常委的謝長廷則認為,退稅不僅不會產生通膨,且可抑制社會問題。政府因為通膨而導致稅收增加,全世界都是因為這樣的理由而退稅,我們的政府為何不退稅?但是當民進黨完全執政後,卻沒有實踐超徵還民的政策。

台灣財經刑法研究學會理事長陳志龍認為,超徵的稅收並非稅金,「這是不法所得!」超徵稅收本來就該歸還人民,多年來財政部說要補助地方建設,轉變成為還國債,接著又轉變成為短估預算,「根本是騙來騙去。」陳志龍強調,若變成預算「短估」則所有的主計長、財政部長、國庫署、立委等都要負刑事責任。

詭異的是,超徵與稅務獎勵金有關係嗎?在《全民公審》節目曾訪問退休黃姓稅務員,揭發超徵與稅務獎勵金的掛鉤。

通常稽徵機關每年會給予承辦人員稽徵的一個績效,譬如說承辦人員有1000家的營業人,你每年的稅收是編定多少,這個預算的編列是按照前一年然後再增長,例如一成或者是兩成。假設經濟不景氣的話,那是不是稅收就相對減少,如果沒有達到,這個機關的成績就會低落,當然就拿不到稅務獎勵金了。所以在高位的為了成績,就會讓承辦人員一定要多徵。

因此才有個例子,到了年終12月,預算年度快要結束時,承辦人員稽徵成績如果還沒有到達,趴數沒有出來,會被上面長官盯,於是請一些大公司配合,12月先繳一些,到時就說繳錯了,等隔年的1月之後再來辦退稅。如此一來,前一年的預算就達到了,但就會造成所謂的超徵。

超徵其實就跟稅務獎勵金有關,為了要達到成績,一定要努力去抓出可以多課稅的人或公司,這樣子成績才可以達標,才可以所謂的榜上有名,才可以記功嘉獎發獎金。

在超徵與稅務獎勵金掛鉤之下,稅災卻時有聽聞且救濟失靈,冷血地任由百姓無止盡蒙冤吶喊。令人詬病的還有不透明的協商機制,以脅迫手段逼人民多少繳一點。再者稅務相關的行政訴訟,人民勝訴率僅6%,極端不符理性與邏輯,這些也都是稅收的變相來源之一。

與稅災息息相關的查稅獎金,雖然2004年被朱星羽等提案廢止,然而在2008年,國稅局竟以「財政部作業要點」讓稅務獎金死灰復燃,還依官階高低分配獎勵金。沒有法源依據的稅務獎勵金偷渡多年,最後總會有有立委護航,儘管悖離民意,受輿論撻伐,卻依舊執意如此。令人垂涎引發貪婪的獎金,會不會是超徵的另一原因,大家心中自有答案。

超徵中,到底有多少是稅災口中的不義之財?財政部長久以來不願意面對。搶奪民產之印象深植人心,讓超徵多少蒙上陰影,成了財政部說不出口的原因,甚至曾經一度想把超徵說成短估。

有專家學者指出,刻意低估歲入,讓超徵變成常態,不僅導致國家整體資源錯誤配置,也會傷害租稅正義。更有研究,天真地以當期實際稅收作為次期稅收之預測,在進行對比後發現:在總稅收以及半數以上稅目,「天真預測」皆較政府實際預測更為準確。由此可知,稅收預測的失準,問題其實在於人,不在預測方法。提高稅收預測能力,絕對是財政部與主計處責無旁貸的職責。

檢討不合時宜的稅制與其他政府所徵費用的正當性,減輕民眾因政府稅收年年超徵所產生的「被剝奪感」才是當務之急。11月15日李貴敏委員在質詢財政部長時,更以茼蒿的價格三天有三個不同的價,譬喻固定免稅額的不切實際。

小英總統與副總統賴清德在未就任前都曾經說過超徵要還錢於民,然而風聲大雨點小,最後還是不了了之。看來,超徵還民才是民意所在,錢從哪裡來,就該校正回歸於原點。況且這不是天經地義嗎?再多的理由或頻頻動手腳,只怕是掩蓋或偷渡不法的藉口吧。

_____________

【Yahoo論壇】係網友、專家的意見交流平台,文章僅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Yahoo奇摩立場 >>> 投稿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