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論壇】從癌症時鐘快轉勾勒的健康風險管理思考

讀者投書:王順民(中國文化大學社會福利研究所教授)

圖片來源:中央社
圖片來源:中央社

斗大的新聞標題寫著「癌症時鐘快轉16秒,大腸癌連12年居首」,這也使得相與關聯的延伸性思考,是有它回應於健康社會學的論述空間。

根據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於日昨所公布的最新癌症登記報告顯示:與前一年(2016年)相較,2017年癌症時鐘更是快轉了十六秒,每四分四十二秒就有一人罹癌,而且新發癌症的人數達十一萬一千六百多人,較2016年增加近六千人,雙雙創下新的紀錄;連帶地,在其人口快速老化及其不甚健康的生活型態的多重影響底下,預估台灣社會新增的罹癌人數,還是會持續上升。

事實上,扣緊流行病學的公共衛生統計,那麼,上述的癌症登記報告宜是要有整全多層的公衛教育宣導,畢竟,僅以前後兩年的縱貫性資料,還是難以窺見到癌症圖像的全貌,這一部分的機會教育和觀念充權,理應是要優先於個別單一年度的分殊差異,連帶地,倘若是有必要針對兩年為限的短期變化,來進行資料庫的大數據勘查,那麼,如何讓兼具顯著意義的統計解釋,得以回歸到生活世界的庶民語言,這部分的交叉分析及其健康效能宣導,才是用以檢視該起議題現象的針砭所在,就此而言,癌症圖像的輪廓勾勒更是要有包括癌症時鐘秒數、癌症種類、癌症歸因事由、罹癌人數、罹癌的一般總人口、罹癌的男女性別、癌症發生率、罹癌死亡率、個別癌症增減率、癌症發生中位數、癌症確診期別、罹癌之人文區域、罹癌之生理年齡、罹癌之職業勞動抑或是罹癌之家庭結構等等不同範疇類別的深究探討,如此一來,方能讓癌症圖像的呈顯,可以從事後的治療停損臻至以成為預防性介入的策進作為。

誠然,從癌症的經驗現象以回應到罹癌之前、治療之中到癌後保健的此一致癌歷程,點明出來任何的生病事實,自當是有其從先天的遺傳基因到後天的從眾行為、從致癌的危險因子到加惡的風險係數以迄於從身心復健到全人復能的整體性關照,就此而言,上述癌症登記報告所實有的社會性想像,就要擴及到罹癌人數的新增,究竟是因為健康檢查的檢篩確診功能,還是係為不斷增加的致癌環境因子所致?至於,加速快轉的癌症時鐘,因應於諸如女性乳癌、大腸癌等癌種的發生人數和發生機率,又是否意指著危險因子有其特定性別化或是生活常模化的高度關聯和因果串聯?最後,長期下來像是抽菸、熬夜、肥胖、缺乏運動等不良生活慣性所增加的罹癌風險,能否確切落實健康自主管理的避險機制,這方面更是要有罹癌的性別化、年齡化、職種化、篩檢化及其特定生活型態化的進一步考察。

總之,行事如儀的該項最新癌症登記報告,除了有其個體層次的自為檢視外,也指涉集體層次的公衛作為以及整體層次的全民健康風險管控,能否彼此鑲箝以成為一種整全多層的健康維護體系;連帶地,從生病到罹癌以及從術後到復能的生理範疇,更是需要涵蓋心理、社會、經濟、認知、文化抑或是宗教與靈性的多方關照,而這也是從癌症時鐘快轉到癌症圖像勾勒的一項健康風險管理思考課題。

______________

【Yahoo論壇】係網友、專家的意見交流平台,文章僅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Yahoo奇摩立場 >>> 投稿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