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論壇】從「跨區域工作」到「跨縣市工作」的外漂族現象

讀者投書:王順民(中國文化大學社會福利研究所教授)

相映於去年(2018年)選舉期間所出現的『北漂族』議題,那麼,來自於官方調查所呈現的『外漂族』現象,背後所潛藏的結構性意義,是有它通盤檢視、討論的必要。

圖片來源:中央社

資料顯示:根據2018年〈家庭收支調查〉結果顯示出來:跨縣市工作人口的比例雖然不到一成(9.8%),但是,占最高比例的基隆市一地卻有28.7%,新竹縣、新北市也不惶多讓地超過二成,至於,基本所得來自於居住地以外縣市的比例,平均則是有超過一成(15.7%),這其中基隆市的42.5%還是居於最高,不過,新竹縣、新北市也有超過三成,如此一來,多少指陳出來台北都會區以及新竹科學園區周邊鄰近的跨縣市工作情形,已經是相當普遍常見,以此觀之,與其視為是一種城鄉之間資源落差的預期性後果,倒不如將「跨縣市工作」此一集體、定期和周間的常態性遷徙移動,界定為一項整體性社會事實(holistic social fact),進而去正視從跨縣市到區域之間共同生活圈之於國土重新規劃的迫切和必要性。

誠然,上述的「跨縣市工作現象」已然是一種供給、需求以及推力、拉力,相與媒合抑或是角力之後,所呈現出來的變遷趨向,更確切地說,家庭生活場域及其職業勞動場所,這兩者之間出現不同縣市的有所差異,實乃是有它涵蓋人力資本、工作環境、勞動條件、薪資水準、住屋選擇、生活機能的通盤性考量,如此一來,甲地生活但卻是乙地工作的切割型態,這除了是讓『安居—樂業』無法鑲箝,以成為一項可及、可近、便利、舒適的人性期待外,攸關到『安居樂業』的政策定調、行政協調以及福利服務的有效輸送,這才是該起議題現象的針砭所在,就此而言,在這裡應當是要有整全多層的分殊討論,也就是說,一方面針對全台之於北部、中部、南部、東部、本島、離島各自不同的結構性環境落差,以進行資源盤點、重整、配置抑或是積極性差別待遇的社會性干預,如此一來,順勢以對的就不單單只是所謂的『北漂』或『外漂』,而是去追索包括西進大陸、南向東南亞抑或到處竄流,藉以尋找生存命脈的漂泊原罪。

再則,也有必要從鄰近縣市的吸納效應切入,藉此思索關於「跨縣市工作」的勞動型態所可能造成的衝擊程度,也是不亞於單純從南部到北部抑或是從東部到西部的「跨區域工作」,畢竟,過去遷移戶籍的離鄉背井討生活,是一種打掉、重練以及全面的新適應工程,但是,當前「跨縣市工作」的生活模式,就不僅止於討一口飯吃的便宜行事,而是該項的舟車勞頓及其長久積累的身心疲乏,這使得從「跨區域工作」轉換到「跨縣市工作」,所呈顯出來的是諸如累積性剝奪、制度性障礙及其社會性排除的中長期影響。冀此,無論是「跨區域工作」的『北漂』抑或是「跨縣市工作」的『鄰漂』,這些不同樣態、內涵的外漂族現象抑或是『西進』與『南移』的飄流情事,不變的還是對於原鄉的思念或守候,但是,不便的卻是何以需要離鄉背井或遠渡重洋的基本提問。

為政之道,無他,就只是再卑微不過的『安居』、『樂業』與『安居樂業』。

______________

【Yahoo論壇】係網友、專家的意見交流平台,文章僅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Yahoo奇摩立場 >>> 投稿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