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任前夕忙著四處挑釁 川普將如何改變世界?

川普好忙,在1月20日宣誓就職前夕,這位準美國總統接受多家媒體專訪,然後,發揮他擅常吸引眼球的看家本領,發表一連串挑釁言論,讓一大票國際領袖或者憤慨、或者焦慮不安。

然而,川普的言論常常自相矛盾,他的不可預測,可能就是他最可以被預料的一點,他也讓目前國際舞台上瀰漫著不確定的氣氛,沒人知道,關於北約、自由貿易、一個中國政策或氣候暖化,他究竟會端出什麼政策。

但可以確定的是,川普治下的美國,和世界的關係肯定會有所變化。這池春水,川普肯定是要攪亂了。

像是急著和他討厭的歐巴馬劃清界線,川普近日接受歐洲媒體專訪,表示英國脫歐「到頭來會證實是件棒透了的事」,他說,這是歐洲民眾對移民的反撲,因為移民威脅到各國對自我的認同。

接著,川普又預言陸續會有其他國家透過公投,脫離歐盟。歐巴馬先前疾呼英國留在歐盟,川普這番表態,無疑是180度逆轉歐巴馬政府的立場。

話鋒轉到移民,川普說德國總理梅克爾允許難民湧入歐洲,是個「災難性錯誤」,身為美國即將上任的元首,卻出言詆毀穩定歐洲的核心人物,與美國關鍵盟友德國的領袖,讓官員和分析家看傻了眼。尤其,梅克爾今年將投入大選,挑戰蟬連總理寶座,川普這番發言,無異於助長歐洲反移民民粹政黨的威風。

川普近期受訪時,公然抨擊梅克爾讓難民大舉湧入德國,是「災難性錯誤」。(東方IC)
川普近期受訪時,公然抨擊梅克爾讓難民大舉湧入德國,是「災難性錯誤」。(東方IC)

川普還把梅克爾和俄羅斯總統普丁相提並論,說「一開始我會信任這兩人,但讓我們瞧瞧這可以持續多久,或許根本無法持久。」

對川普一連串挑釁言論,梅克爾反應漠然,說沒有新意,強調重要的是川普上任後的實際作為。「我正等待總統宣誓就職…然後,當然,我會和他合作,」梅克爾的態度是一貫的冷靜沉著、講求實際,但其他人可就沒這麼鎮定。

例如中國,就又被惹得臉紅脖子粗,上週五川普接受《華爾街日報》專訪,再次丟出對「一個中國政策」的質疑,中國英文報China Daily譴責川普「玩火」,並說,如果川普繼續把台灣當成協商的籌碼,「北京將別無選擇,只能脫下手套(硬碰硬)了」。

川普這些被不少人視為脫序的言論,究竟是一時興起,隨口說出?還是確實代表他的政策意向,分析家難有定論。也有人認為,川普是策略性地保持一些選項的開放,替自己保留彈性。無論如何,川普已經攪亂國際社會一池春水,他上任後,世界可能會怎麼變化,BBC和《紐約時報》試圖預測分析:

北約恐陷入震盪

北約各國國防部長1月17日在布魯塞爾總部集會。(東方IC)
北約各國國防部長1月17日在布魯塞爾總部集會。(東方IC)

川普在週一刊出的報導中,再次重申他對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北約)的批評,說這組織未能對付恐怖主義,已經「過時」,且成員國對美國的慷慨不知感激,北約28個會員國中「有許多」沒有負擔合理費用,對美國「極不公平」。

「話雖如此,北約對我非常重要。」川普又補了這一句。3000名美軍才剛抵達波蘭,這是歐巴馬加強協防歐洲盟邦計畫的一部份,以應對俄羅斯侵犯的意圖。

即使反反覆覆,川普對北約的批評還是不免令歐洲盟友緊張,德國外長史坦邁爾(Frank-Walter Steinmeier)說,他見了北約秘書長史托騰柏格(Jens Stoltenberg),無可否認地,這個軍事聯盟內部正瀰漫著不安的氣氛。

逾60年來,北約一直是美國外交政策的一大基石,美國前國務院官員與駐北約大使伯恩斯(Nicholas Burns)認為,「川普破壞了美國自1945年以來建立的國際秩序,也背棄了美國應領導西方世界的概念...稱北約過時,並公開支持歐盟解體,又詆毀梅克爾,把她和普丁相提並論,打破了自艾森豪以來美國70年的政策與策略思維,這些思維是共和黨也支持的。」

「北約是制衡美國和俄羅斯的關鍵因素,正如我們的亞洲盟友是制衡美國和中國之間的關鍵因素。」伯恩斯總結。

一個中國政策將終結?

川普接了台灣總統蔡英文賀電,又說一個中國政策可以重新協商,讓中國氣得跳腳。(東方IC)
川普接了台灣總統蔡英文賀電,又說一個中國政策可以重新協商,讓中國氣得跳腳。(東方IC)

12月間,川普接了一通台灣總統蔡英文的賀電,打破美國40年來的外交慣例。面對怒火中燒的中國,川普說「所有事都可以協商,包括一個中國政策。」這令中國更光火,回應一個中國政策毫無協商餘地。

互相扞格的立場,為兩大經濟體的雙邊關係拋下一個大問號,不過川普已在其他牽涉中國的議題上,展現一點實用主義傾向,例如,他先前承諾就任後會把中國列為匯率操縱國,此立場已經撤回,如今改口說會「先和他們對話」。

亞洲將部署更多核武?

當川普遇上金正恩?不按牌理出牌的川普,會怎麼應對難以預料的金正恩?許多人深感好奇。(東方IC)
當川普遇上金正恩?不按牌理出牌的川普,會怎麼應對難以預料的金正恩?許多人深感好奇。(東方IC)

川普氣炸中國的發言不只如此,日前,他提名的國務卿人選提勒森(Rex Tillerson)放話,表示應阻擋中國進出在南海修建的人工島礁,引發中國官方媒體嗆聲警告兩國「恐爆發軍事衝突」。

此外,川普也曾點名日本和南韓,說過度依賴美國的保護,甚至說兩國若自行研發核武,會大有益處。兩國共同的潛在敵人北韓,正努力開發核子武器。不久前,金正恩宣稱,北韓已接近測試可攜帶核彈頭長程飛彈的階段,川普直截了當在推特上推文回應:「這不會發生。」

前幾任美國總統都試圖收斂北韓,未見成效,川普則提議直接和北韓領導人金正恩對話。他究竟會拿出何種對策,目前還不得而知,但美國歷來最不可預測的總統,遇上全球最不可測的國家領導人,未來幾年是不是會成為引爆點,是另一個隱憂。

美俄關係將升溫?

俄羅斯是川普至今尚未出言抨擊的國家,選前他也一再讚美普丁是強大的領導人,強調美俄關係改善是資產,而非負債。但在川普終於承認,俄羅斯駭客對民主黨發動攻擊,介入美國大選,且媒體爆出所謂的「川普秘密檔案」,指稱俄羅斯握有不利於川普的情資後,川普和普丁是否還能和樂融融?

歐巴馬任內,美俄關係因烏克蘭、敘利亞和駭客攻擊,變得日益緊張,川普上任後,或許美俄關係會是改變最劇烈的一環。日前他受訪時說,倘若美俄可以針對核武裁減等問題達成良好協議,不排除解除對俄羅斯已持續了近三年的經濟制裁。

自由貿易喊停?

川普最近把矛頭對準汽車製造商,揚言要對在墨西哥生產的零件課徵35%高關稅。(東方IC)
川普最近把矛頭對準汽車製造商,揚言要對在墨西哥生產的零件課徵35%高關稅。(東方IC)

若實踐選前諾言,川普的貿易政策恐怕會改變美國幾十年來和世界做生意的方式。他揚言撕毀一些已經簽署生效的自由貿易協定,包括美國、加拿大和墨西哥的北美自由貿易協定(NAFTA),把美國工作流失歸罪於自貿;他甚至暗示美國可能退出世貿組織。

勝選後,川普開始把注意力轉到對付企業上,最近他推特發文的主要攻擊對象,是汽車生產商,包括豐田、賓士、BMW等車廠全被點名,川普威脅那些把工廠設在墨西哥的車商,進口美國的零件將面臨35%的懲罰性關稅。

他貿易政策的主要驅動力,是在美國製造就業、縮減貿易逆差,還有替美國人敲定「好交易」。不過,紐時表示,川普要求汽車製造商在美國設廠、在美國販售,恐怕是不瞭解全球化的運作,過度簡化了問題。

逆轉對抗氣候變遷努力?

川普承諾會增加煤炭在美國的使用,環保人士一致譴責。(翻攝http://img.lanimg.com/tu/tuku/)
川普承諾會增加煤炭在美國的使用,環保人士一致譴責。(翻攝http://img.lanimg.com/tu/tuku/)

川普稱氣候暖化是「杜撰出來的」,拒絕承認是科學事實,他曾說上任百日內,就會「取消」降低全球溫室氣體排放的「巴黎氣候協定」,也會盡一切能力逆轉歐巴馬任內所通過對抗氣候變遷的規定。

不過,一如他對許多議題反覆不定的態度,他在11月間對《紐約時報》表示,他承認人類活動和氣候變遷有「某種關連」,還表示,會「看看」巴黎協議,而非如許多環保人士擔心的已決定讓美國退出。

《紐約時報》指出,即使川普想退出,依法美國至少還需要被巴黎協定綁住四年,而且「也有法律和程序上的障礙」,使川普無法徹底翻修美國的氣候政策。

川普打算背棄巴黎協定、對歐巴馬「潔淨能源計畫」的不屑,以及決心回復煤炭的使用,受到全球環保團體的一致譴責。

伊朗核子協議可能生變

歐巴馬任內與伊朗達成的核子協議,以解除對伊朗的禁運措施,交換伊朗不會製造核武的保證,歐巴馬喻之為「歷史性諒解」,川普則呼應其他共和黨人的疑慮,指為「我所見過最糟糕的協議」,更說撤銷協議是他「第一要務」,不過如今他不願明講會怎麼做。「哪一個打牌會把手上的牌全給別人看?」川普在接受《泰晤士報》訪問時說。

但若真的撤銷這項協議,將對中東造成巨大衝擊,目前,伊朗在敘利亞內戰中扮演關鍵角色,伊朗又是美國盟友沙烏地阿拉伯和以色列的宿敵。

伊朗外長Javad Zarif敦促川普恪遵核子協議,尤其因為這項協議是經由好幾個國際強權與伊朗聯手敲定的。

伊朗最高精神領袖哈米尼(Ayatollah Ali Khamenei)更尖銳,美聯社引述他的話說,「如果他們撕毀協議,我們會把它給燒了。 」

(首圖為一名18歲德國青少女和父親在自家花園堆起的川普雪人,東方IC)

參考資料:BBC、紐約時報


延伸閱讀
召妓、性變態...? 傳俄國握有川普祕密檔案 資深情報人員懷疑來源可靠性
川普暗示推翻「一個中國政策」 亞洲專家不表認同
川蔡熱線幕後推手現身! 共和黨前總統候選人杜爾
祕密檔案氣炸川普 罵媒體製造垃圾 怒斥情報機構為納粹同路人
川普就職大典倒數 美公民不服從運動蓄勢待發

★更多相關新聞

最肥最大黑天鵝來了 川普入主白宮
川普上任 台灣供應鏈剉咧等
川普打台灣牌 北京將嚴肅看待
中美互撂狠話 貿易戰一觸即發
美重貿易輕安全 台日韓影響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