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麥大選右派獲勝 移民問題成關鍵

丹麥18日舉行國會大選,結果中間偏右陣營以些微差距,擊敗目前執政的中間偏左派政府。其中右翼民粹派的人民黨異軍突起,意外竄升為第二大黨,讓右派陣營得以勝選,主要原因就在他們嚴格限制移民的主張。反移民政策不但成為這次丹麥大選的關鍵,類似現象也出現在其他北歐國家,對歐盟的權威構成挑戰,值得關注。 ◎中間偏右陣營獲勝選 丹麥18日舉行國會大選,總理桑寧-施密特(Helle Thorning-Schmidt)領導的中間偏左派社會民主黨(Social Democratic)獲得47.7%的選票,在國會179席當中,取得85席。 前總理拉斯穆森(Lars Lokke Rasmussen)領導的中間偏右自由黨(Venstre party)與人民黨(DPP)的右派聯合陣營,則取得52.3%的選票,拿下90席,右派陣營以5席的微幅差距獲勝。桑寧-施密特宣布敗選,請辭社民黨黨魁;拉斯穆森自我推薦,出面組成中間偏右的新聯合政府。 桑寧-施密特從2011年開始掌權,任內大部分時間支持率低迷,主要因為丹麥的經濟復甦不穩定,時有出現萎縮的情況,而且她的聯合政府實施刪減福利和減少企業稅等政策,已被視為右傾。 ◎人民黨異軍突起 其實自由黨在這次大選中的席次不如以往,得票率只有19.5%,比上屆大選少了13席,落居第三大黨。分析家指出,這是因為拉斯穆森的形象不佳,被媒體報導許多金錢的黑暗內幕,導致許多選民棄他們而去。 這次大選最受矚目的反倒是民粹派的人民黨,他們在這次大選中拿下21.1%的選票,完全超乎各方預期,與上次2011年大選的12.3%相比,幾乎成長1倍,保住了右派的勝選地位,也使他們竄升為僅次於社民黨的第二大政黨。 人民黨的主張包括:與歐盟不合作、嚴重限制移民、提高低收入戶撫恤金,以及增加老年人健保開支等。而人民黨的支持度之所以大幅揚升,主因在於黨魁達爾(Kristian Thulesen Dahl)上任以來,在移民問題上放棄煽動的語言與立場,更容易獲得選民的認同。而移民問題正是這次丹麥大選的勝敗關鍵。 ◎移民問題成勝選關鍵 丹麥因為人口老化,以及低生育率等因素,不得不透過吸引外來移民的手段,來補充他們的勞動市場。丹麥在加入歐盟後,由於優良的社會保障和福利體系,吸引了不少移民的湧入。 根據統計,目前丹麥570萬人口中,非丹麥出生的外來移民大約占十分之一。然而,老一批的外來移民難以融入丹麥社會,工作無以為繼,反而需要丹麥支出社會福利來救濟,對經濟成長並不穩定的丹麥構成龐大壓力;此外,移民也會引發令人憂慮的社會治安問題。 尤其最近以來,地中海難民潮不斷,來自中東和非洲戰亂地區的移民前仆後繼湧入歐洲,令國土僅4.3萬平方公里的丹麥無法承受,加劇了移民問題在大選中占的份量。 根據統計,丹麥在2014年收容了1萬5千名前來避難的非法移民,比2013年成長了1倍。 ◎反移民 挑戰歐盟權威 雖然反移民政策幾乎成為丹麥各黨的共同主張,然而,執政的社會民主黨傳統的立場是支持移民,他們打出的口號是:「來到丹麥,請你工作。」而曾經擔任過總理的拉斯穆森則說,過高的福利水準,讓丹麥人乃至丹麥移民完全喪失了工作的動力。 不僅丹麥,同屬北歐國家的瑞典與芬蘭,最近的大選都出現類似現象,主張對戰亂地區的移民採取嚴格措施的政黨,紛紛崛起壯大。 儘管歐盟已經強制要求28個成員國分攤,以配額方式收容難民,但各國基於本身的考量,對歐盟的命令頗感為難,甚或不以為然,歐盟的權威正面臨成員國的挑戰。這些因素或許可以解釋,反移民與主張不與歐盟合作的人民黨,這次得票率能夠驟然飆漲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