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響臺灣」 作曲家與文學的對話

中國時報【趙靜瑜╱台北報導】 國台交自今年開啟的作曲家委創「交響臺灣」計畫,不僅展現台灣音樂與台灣文學的對話交流,也蘊藏了作曲家各自對台灣的情感印象。在顏名秀與邱妙津的跨時空會面外,潘世姬選擇郭松棻的《驚婚》,賴德和將以陳玉慧《海神家族》為靈感,旅美作曲家陳士惠則選了黃春明的4首詩回憶故鄉。 賴德和說,「我出生於1943年,第二次世界大戰尾聲日本投降前夕,正與《海神家族》這本小說描寫的時代背景並行。」他說,小說內容畫面豐富,但音樂難以描繪具體事物,「面對這麼嚴肅的題材,非交響曲不足以勝任。」目前賴德和規畫初步構想這是一首兼具交響詩及協奏曲性格的交響曲。 潘世姬則表示,她在美國念書時與郭松棻有一面之緣,「郭松棻非常優秀,他已經在美國念到博士班,但因為保釣運動,放棄學位,人生因而轉向。」這次選擇郭松棻的《驚婚》,全曲採取意識流寫法,抽離文本,將感受做為全曲六個樂章發展的基礎。 此外,陳士惠以黃春明的四首詩〈菅芒花〉、〈吃齋唸佛的老奶奶〉、〈龜山島〉與〈國峻不回來吃飯〉等入樂,全長15分鐘,以大提琴與管弦樂為主,共四個樂章。 「八歲前在外婆八堵的旅館聽歌仔戲長大,也看到許多如小說家黃春明書中的人物,看見他們討生活的辛酸與無奈。」陳士會說,現在外婆逝世近20年,外婆的新生旅社也關閉了好多年,「讀黃春明的作品,讓我憶起那一塊已經很久沒有碰觸、甚至已經不存在的時光,這次希望把這些鄉愁寫出來。」 新生代作曲家林京美則以瓦歷斯•諾幹選自《迷霧之旅》的〈遙遠的聲音〉為靈感創作。林京美表示,她對原住民的音樂非常著迷,這次有機會,她希望透過音樂再創作,將文中傳統黥面、部落老人到織布的文化等等,留在樂音當中。至於黃思瑜則想與鍾肇政的《濁流三部曲》、《臺灣人三部曲》相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