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十年溫馨回顧展:人文PBL行動學習帶給我的成長(上)

■黃瓊慧 編按:PBL為Project/Problem Base Learning的縮寫,簡稱「專案/問題本位學習」。在PBL學習歷程中,經由問題情境讓學生從中探究、建立假設、蒐集資料、驗證假設並提出解答。期望學生在往後面對相似問題情境時,能類化並懂得如何著手解決。學生也必須運用小組合作的方式進行,藉由與他人溝通、分享資源並完成工作任務,達到有效培養人際溝通技能的目地。 去年10月12日到25日,是人文行動家族之台南、高雄的南都行動學習。 這次是我第3次行動學習,前2次行動學習,我曾當過書記和台中市長(角色模擬),但這次南都行我沒有擔任任何幹部。我比學弟妹多了一些經驗,因此擔任像指導層面的職位,英文稱做「supervisor」。對很多學弟妹來說,這是第1次行動學習,他們對很多事都不大了解,當他們有問題時,我就會提供他們多面向去思考與選擇,也可以說是學習當老師吧!這樣可以讓引領行動的老師輕鬆一點,而我也可以學到如何把自己的經驗分享出去,行程中也能得到更多與前次不同的知識與經驗。 我已經走訪高雄3次了,前2次只有搭公車和捷運,這次還特地去搭了文化公車拜訪高雄。我們移動時大多都是靠速度快且方便的捷運。捷運很方便,不過上一次台灣行時,我們要去美濃,但美濃在郊區,就只能花時間搭公車去。到美濃後,怕回程時沒有公車,所以在美濃學習的時間就會縮短,必須被迫放棄去一些值得學習的地方。這次南都行沒有遇到要花時間等公車的行程,我們大部分都是在捷運紅線、橘線的範圍內移動。特別的是,這次我們搭了哈瑪星文化公車。我認為高雄在文化及藝術方面就比很多縣市好,高雄政府結合了歷史古蹟及現代藝術,又能以便宜的花費看見許多歷史的遺跡。過去,在我的印象中,高雄只因高雄港而繁榮,沒想到竟然把交通融合了歷史,讓更多人認識高雄。 依依不捨的高雄之旅 我覺得高雄真的很棒!以前我是一個不認識高雄的人,在我去行動學習前,我只知道高雄有高雄港,有夢時代,有美濃,印象中,高雄只是一個烏煙瘴氣的大城市。當我進了人文,參加行動學習後,才知道高雄比我想像中的好!高雄到處充滿著藝術,在捷運站穿梭的同時,不禁會被一旁的裝置藝術吸引!像是眾所皆知的美麗島捷運站,著名的「光之穹頂」,有不少人慕名而去。還有像這次我們住宿地點旁的捷運獅甲站,在捷運站裡的裝置藝術就是台灣傳統舞龍舞獅的舞獅,結合現代藝術,變成可愛的裝置藝術。 現在提到高雄的藝術,還會讓我想到「駁二特區」,那個地方原本是糖廠的倉庫,高雄糖業的沒落,使得鹽埕埔地區的工廠、倉庫和運糖鐵道荒廢;這時高雄政府想到一個辦法──把倉庫改成一個藝術特區,邀請不同風格的藝術家進駐,再定期舉辦藝術特展。他們還留下一條舊的運糖鐵路。現在,那一條鐵路變成了腳踏車道和步道,走在小小鐵路旁飽餐藝術的饗宴。這次我很捨不得離開高雄,因為在我們離開的後幾天,有高雄電影節、有科學家的特展、有好玩的舞台劇,可是我卻要離開高雄了!很捨不得,如果我有時間能把展覽看完再離開,我一定能再多學一些,從中獲得更多刺激我學習的想法。然而,再怎麼不捨,終究要離開。遇見與離別,在我們的人生中反覆出現,就像這一秒你看見了我,我看見了你,下一秒便轉過頭離去,或許腦海中還存在我們的影像,但最終還是離開了。 (下週續,作者為人文國中小self班群9年級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