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音提琴扛大樑

中國時報【趙靜瑜╱台北報導】 NSO國家交響樂團低音提琴首席傅永和將首演奧斯卡金獎電影配樂得主譚盾的《低音提琴協奏曲》。該曲有別於譚盾創作《臥虎藏龍》大提琴協奏曲的江南情調,以蒙古民謠與馬頭琴為基底,展現北方豪狼氣魄。 東方音樂的世界裡,小提琴有《梁祝》協奏曲,鋼琴有《黃河》協奏曲,從未出現過以低音提琴為主角的協奏曲。該曲今年1月在荷蘭由皇家大會堂音樂廳管弦樂團舉行世界首演,為該團125年來首度演奏低音提琴協奏曲,刷新中外樂壇紀錄。 「低音提琴在樂團的角色多是小小螺絲釘,穩住樂團低音聲部基礎,很少是主角」,傅永和指出,「整首樂曲展現北方豪邁,譚盾以馬頭琴跟蒙古民謠出發,非常有勁兒。」 傅永和說,譚盾運用許多拋弓跟滑音手法,展現在寬闊草原騎馬奔馳的況味,「在低音提琴中這種手法非常少見,我這輩子該拋的弓,都在這首樂曲中拋完了!」 傅永和1961年生於宜蘭礁溪,家境並不富裕,因是老么備受疼愛。傅永和由「宜蘭音樂界媽祖婆」張月娥啟蒙,國小開始學胡琴,考高中時,傅永和想學音樂,遭到父親強烈反對,就在父子鬧僵之際,張月娥親自拜訪,她拍胸保證傅永和擁有音樂天分,還帶上5000元紅包給傅永和念藝專買琴。就這樣,傅永和以南胡考上藝專國樂科。 開學後沒幾天,學校看他人高馬大,問他有沒有意願改拉低音提琴,改變他的學藝之路。退伍後,傅永和考入國立藝術學院音樂系(北藝大前身),後拿法國政府獎學金赴法,在國立巴黎高等音樂院以第一獎文憑畢業,返台考入聯合實驗管弦樂團(NSO前身)擔任低音提琴首席至今。 「人生至此,還是覺得低音提琴最美,聽來誠懇包容。」傅永和說,年輕時熱愛貝多芬、馬勒,「現在都覺得吵,反而年輕時推得遠遠的巴赫,現在可以練到淚流滿面。」 「譚盾與朋友們」音樂會3月6日於台北國家音樂廳舉行,其他曲目還包括德布西《單簧管狂想曲》、譚盾《大自然的眼淚》擊樂協奏曲以及拉威爾《波麗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