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鄉客運三代傳承 行駛台東半世紀

當風采翩翩的金城武騎著單車穿越台東那片綠油油的稻浪,就注定這裡將掀起一股觀光熱潮。但是深入其境,你才會發現,這裡不只稻田美,連行駛在鄉間的公車「鼎東客運」也很特別,不僅在這裡行駛了將近半個世紀,成為台東偏鄉部落的生命線,客運掌門人更已傳承三代,寫下令人動容的台東偏鄉客運史。 ◎三代傳承 行駛偏鄉半世紀 台東池上伯朗大道一片綠油油的稻田美景,因為金城武拍攝的廣告風靡了無數海內外觀光客到此一遊。 但是,來到這裡,你才會發現,美的不只是稻田,連行駛在鄉間道路的公車──「鼎東客運」車身上,也相當有個性地寫上五個大字「就是愛池稻」,強烈宣示它對池上這片稻田的熱愛。 可別小看這一輛輛充滿個性的公車客運,它可是台東偏鄉民眾的生命線,而且已經在這裡行走將近半個世紀,公車客運的掌門人更已經傳承到第三代。 1968年出生的「鼎東客運」第三代少東施凱嚴,當年原本已經準備出國深造,但是因為父親一句話,要他回家接棒,他只好從命。2010年,弟弟施建州從中原大學物理研究所畢業後,也在「父命難違」下,返鄉協助哥哥經營家族企業。 「就是愛池稻」這個乍聽下容易誤會,過目後卻再也忘不掉的名號,就是施家兄弟姊妹前年底,為了推動家族企業轉型,腦力激盪出來的有趣點子,希望旅客到台東,體驗慢活、悠哉的稻田美景。不過施爸爸聽到,卻大皺眉頭地說:『做客運的怎麼可以遲到?』 ◎寂寞台九線 動人家族史 鼎東客運是台東唯一一家經營山線的客運業者,主要行駛台9線,其中9成5都是政府補貼的偏鄉路線,主要班次則是配合沿線部落學生上、下學的時間。也因為里程遙遠,搭乘人數又不多,因此走在路上其實相當寂寞。施凱嚴說:『(原音)在台東這個偏遠地區,我們的路線95%都是偏遠補貼路線。其實行駛這個偏遠補貼路線是很寂寞的,我們在說的「寂寞台9線」就是我們的行駛路線。』 為了替「寂寞台9線」注入活水,施家兄弟顛覆傳統,串聯台東、池上、鹿野、知本等40多個沿途經過的在地特色店家,包裝成「就是愛池稻」路線,推出只要新台幣280元,即可購買一日套票、無限次搭乘鼎東客運,憑票根還可在40多個合作店家享有優惠。不僅讓偏鄉客運躍升為觀光列車,還入選去年交通部公路總局舉辦的「台灣十大精彩客運路線」。 施建州強調,鼎東客運「就是愛池稻」服務品質優良,其實從不「遲到」。唯一一次遲到,就是當他們兄弟積極籌備轉型時,父親已生病住院,等正式的套票印製完成後,父親已經來不及看到。施建州說:『(原音)其實我們的心情是相當複雜的,因為我父親剛剛因為癌病過世了,那很可惜就是說,他沒辦法看到我們這次這個成果,是我們覺得比較遺憾的。那當然我們已經把這次這個票券的第一張獻給我們的父親了。』 而為了紀念父親,施家兄弟也在父親靈前立誓,只要車還在跑,店還在開,「就是愛池稻」將永遠持續下去。 ◎傳統產業 孝義行世 不過施建州回憶當初接手家族企業的過程,其實很掙扎。他說:『(原音)其實在我還沒有回來之前,有一陣子我跟我爸相處得不是很好,有吵架。因為那時候我在準備考試,他就覺得說,你準備考試,你都在家裡沒有工作,不行。所以為了這個事情有爭執,然後爭執之後,我就上台北去。後來有一次爸爸上台北的時候一起吃飯,他就說希望我回去幫忙,那我其實那時候女朋友在台北,那當然很掙扎嘛。』 但是施建州也理解,父親年紀越來越大,就算今天念到博士,只要鼎東客運繼續開,他遲早都得回家接棒。 施凱嚴則指出,客運是傳統的產業,他從小看著父親經營偏鄉客運,其實很辛苦,連父親都曾交代他,以後最好不要做這行。施凱嚴說:『(原音)我是從小看到大,然後爸爸其實一直在交代說,你以後最好不要做這個。其實很多司機,像現在公司有些司機是從小看我長大的,現在公司還有個司機是民國62年就進公司了,他現在還在開。等於說從小我們看到大,我們也知道說爸爸這間公司他其實是面臨了一個很尷尬的局面。然後我爸爸因為太講道義,然後心腸太軟,他就比較沒有辦法壯士斷腕,去把它結束掉。』 令人動容的是,施家兄弟接下的不只是一份家族事業,還有父親對鄉親的一份道義以及對原鄉部落的關懷,而這一切全都源自父親對阿公的孝心。 ◎客運是「客人自己走上去、自己交錢」 話要從1934年日據時代開始說起,當時年僅14歲的鼎東客運創辦人施水波來到台東落腳,跟著一個日本人學修車技術,結果到了1945年,日本戰敗投降,台灣光復,施水波的日本老闆就把整塊地、整個工廠全部交給了施水波,回到日本。施水波就從那時候開始創業,從修理廠開始,接著有了漁船、魚丸廠、製材廠,甚至連台東第一家戲院都是他開的。後來,施水波的兒子施孟宏也成家立業,還在貨運界闖出名號,人稱「東霸天」。 但是,只有小學畢業的施水波卻始終念念不忘想開客運公司,施凱嚴說:『(原音)因為阿公小學他沒有畢業,他認為客運的形象會比較高級,公車的駕駛是一個很高尚、甚至是穿個西裝、打個領帶在開車的。然後我們當初做貨運的時候,我們要請人把貨搬上去,然後再去跟客人收帳;但是他認為客運是「客人自己走上去、自己交錢」,這樣應該是很輕鬆的。』 於是,施水波不顧兒子的反對,堅持在1969年創立了鼎東客運的前身「安榮客運」,從5台車開始,只跑花蓮瑞穗到玉里,以及台東成功到泰源,而且完全沒有經過台東市。微薄的資本額加上行駛的路線全是窮鄉僻壤,讓「安榮客運」的起步十分艱難。反對父親投入客運的施孟宏更不願插手這個事業,只專注在自己打下的貨運江山。 ◎秉承父志 至死不渝 直到2年後,擔任客運總經理的親戚意外去世,施孟宏才因父命難違,接掌客運的營運。 為了讓客運能有起色,施孟宏接掌客運後的第一件事就是去省政府交通處申請路線,剛好遇到鼎東客運海線的前身「興東客運」也去申請。當時興東客運行駛的路線只有台東市到初鹿這一小段,其他主要路線都是公路局國光客運、台汽客運的前身「金馬號」在行駛。施孟宏沒想到,為了申請路權,竟在議會待了快1個月。施凱嚴說:『(原音)然後我爸爸在省議會待了將近一個月,在那邊拜託,後來交通處…其實那時候是蠻官僚的啦,說你們兩家公司這麼小,我要把公路局的路線給你們,你們也很難營運啊,乾脆你們兩家合併,先合併,路線再來說。等於是一個行政命令,就叫我們兩家公司合併。』 後來路線雖然申請到了,但是當時因為路權的關係,每個月還是得付租金出去,也因此始終慘澹經營。 儘管如此,施孟宏為了實現對父親的承諾,不惜賣土地、賣房子,買新車、發薪水,直到1997年長期負債,都不願拖欠員工一毛薪水,希望照顧弱勢部落,維持一分交通道義。 就是這種至孝,加上對鄉親的情義以及對弱勢部落的關懷,讓鼎東客運在台東偏鄉一開將近半世紀,掌門人三代相傳的故事也成為鼎東客運最耐人尋味的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