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歐難脫歐也難 英國脫歐後前途未卜

英國與歐盟的關係就像一對終於走到盡頭的伴侶,過程之中有高潮也有低點。英國當年可是費了不少力氣,才終於成為歐洲大家族的一員。但後來想法改變,1975年也曾辦過公投想脫歐。一起來了解英國與歐盟的愛恨情結。

英國與歐盟這段關係,從1973年開始,到2016脫歐公投成定局,走過43個年頭。歐盟的概念是由前英國首相邱吉爾年提議的。

前英國首相邱吉爾(1948):「我們一定要全心全意推動,歐洲是一體的目標,我們帶著信心期待,歐洲成為一體的這一天終將到來。」

1957年英國本來大可和德法義等國攜手,成為歐盟前身「歐洲共同體」的創始會員國,但由於英國對這一想法抱持懷疑,決定靜觀其變。德法兩國此後越走越近,經濟實力越來越強,英國為了自身的經濟利益著想,申請加入,但在兩度被當時法國總統戴高樂否決,一直到等到戴高樂逝世,英國終於等到機會。

1973年時任英國首相保守黨的奚斯以一支黃金筆簽字,英國成了歐洲共同體大家庭的一員,由奚斯本人是音樂家,還大力促成了歐盟青年管弦樂團。好景不長,才過兩年,英國換了工黨政府想法也變了。工黨首相威爾遜發起公投。

前英國首相威爾遜:「英國人民清楚且確定無疑的,做出了歷史性的決定,要繼續當歐洲共同體的一員。」

到了鐵娘子柴契爾夫人,她對歐洲共同體也有意見,認為英國對歐洲共同體的預算貢獻太多。1984年英國成功拿回退款。

前英國首相柴契爾夫人(1984):「想向歐洲共同體把我們的錢要回來。」

1992年馬斯垂克條約擴大了歐洲共同體在司法、對內對外事務,以及安全上的整合。看起來和樂融融。不過2002年英國決定不要採用歐元,2013年脫歐留歐吵不停,當時的首相卡麥隆,決定訴諸公投。

前英國首相卡麥隆:「這將是場留或走的公投。」

2016年夏天,脫歐派獲勝,英國決定與歐盟分手。

前英國獨立黨黨魁法拉吉:「6月23日成為歷史上的第一天,成為我們獨立之日。」

與歐盟走在的一起日子,讓英國人開始喝起拿鐵和卡布其諾咖啡,氣泡飲料也是歐盟帶來的。街頭上,德國汽車變多了。但更重要且影響深遠的是人員的流動變多了。目前,持歐盟國籍而在英國工作和居住的人有300多萬人。現在英國再度回復到1973年前的單身角色,但如今世界局勢與當時完全不同了。英國的未來如何?外界都很好奇。(民視新聞綜合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