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金融前景遠大 合作有其必要

旺報【記者吳泓勳╱專題報導】 伴隨大陸積極主打以金融為領頭羊的市場准入開放政策,雖然台灣金融業者進入大陸市場不免要與全球同業廝殺,但兩岸金融合作仍有其必要與優勢。前金管會主委、立法委員曾銘宗就說,不可否認大陸進步很快,但台灣金融人才比較平均,且經營技巧上比較精緻,加上大陸未來將面對金融整併格局,台灣過往的經驗也能有所助益,仍看好台灣業者在大陸市場的耕耘。 曾銘宗也強調,包含上海、北京的金融重鎮人才起薪已經高於台北,尤其大陸現階段也開始提出很多具體措施吸引台灣人才,包含金融業的台灣優秀人才會開始流向大陸爭取機會。 上海社科院財金研究室副主任劉亮也說,目前大陸政策對於外商准入比較鼓勵,認為包含台資等全球金融機構在陸還有很大發展空間,尤其外資金融機構在大陸占比仍低。一般來說,全球外資銀行在當地占比約10%,但目前外資在大陸僅占1.32%,凸顯廣大成長空間。 此外大陸債券市場的外商只占2.44%;其他如RQFII、滬港通等也僅約5%,有大量的金融發展機遇留給外資金融機構,尤其大陸金融想要融入世界體系的話,實際上也更需要台灣在內的外資金融機構參與。 財富管理 市場大 就資金面來看,劉亮認為伴隨大陸經濟快速發展讓資金面充裕,現階段的大陸整體銀行存款已達169.3兆元(人民幣,下同)。另研究指出大陸資產在20萬美元以上的人群約有5000萬人以上,這都意味很多銀行有強烈的財富管理與投資需求,等待更多金融機構進入,甚至保險、證券需求也同樣龐大。 但劉亮也說,從技術來看,市場怎麼跨域兩岸作結合是個問題,認為台灣金融化優勢分布在健康養老與資產管理等專業化領域,但如何在進入大陸市場過程中,融入大陸金融市場與大中華金融圈的需求也是課題。 就保險市場來看,曾銘宗表示,雖然台灣幾家在大陸發展壽險的公司已超過5年甚至近10年還沒看到盈餘,連同樣情形的歐洲業者也在思考是否繼續,但他仍舊看好大陸市場的未來。 他說,尤其大陸產險業隨著製造業規模越來越大;壽險則伴隨大陸國民所得提高、老齡化社會帶來健康險等需求,認為台灣保險業者仍要持續關注,在風險可控之下持續深耕大陸市場。 曾銘宗也指出,大陸整體金融機構約有4115家據點,整體資產更上看252兆元,可預見未來必須面臨的是金融機構的市場整併,這點台灣金融業者過去經驗也可以提供借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