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會之下 連夜削柴靜防失焦

旺報【記者洪肇君╱綜合報導】 大陸中央電視台前主持人柴靜的《穹頂之下》紀錄片,點閱量已超過2億人次,占大陸網民總數6億人的1/3,但官方態度2日突然急轉彎,限縮報導。外傳是因兩會在即,「焦點不能落在別的事情上」,對柴靜、霧霾的相關報導必須降到不重要的位置。 大陸微信圈2日出現一篇〈柴靜連夜被削的真實原因〉,署名「編委匯政委」的文章,2日晚間在微信圈被迅速轉發。在微信及微博上,「柴靜被削」也因此成為網站熱門搜索詞。 焦點只能有一個 文章內容指出,1日傍晚在新聞圈就傳出官方要封殺《穹頂之下》的消息,主要目標是網路和新媒體,要求「撤到非重要的位置」。 2日零時,新華社將自己發出的〈代表委員熱議《穹頂之下》〉、〈環保部長給柴靜發短信〉等稿件悉數撤掉,並提醒各家媒體不要使用,這時人們才清醒過來,「柴靜真的被削了,而且是連夜」。 英媒BBC中文網則在3日發表評論文章,指柴靜引爆話題,一度是大陸官方默許甚或支持,但大陸對宣傳管制絕不放鬆,可能柴靜引起的風暴已經超過容許範圍。此事傳達出一個信號:「以私人名義涉入公共事務,無論是誰,都需要在政府的操縱與控制之下。」 〈柴靜連夜被削的真實原因〉文中指出,對大陸全國兩會來說,這是「有史以來從未遇見過的會前輿情」。按照近年來宣傳部門的工作思維,「兩會階段,焦點只能有一個,絕不能落在別的事情上」。 群眾基礎太強大 但因為《穹頂之下》群眾基礎太過強大,「全面拿掉已經不現實」,也只能用「削」來保證,降低報導強度,「讓她變細、變小」。 不過,檢索新華社歷史稿件,其實1日刊發的〈柴靜影片引起中國新一波對環境問題的關注〉仍在網上,新華社並沒有對這部分發出撤稿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