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遊防暈有訣竅!搓耳6妙招緩解

長途旅行行駛時間長、長時間久坐不動,若再加上路況顛坡,不斷搖晃下,伴隨而來的頭暈、嘔吐等不適症狀更是令人難受!

【華人健康網記者洪毓琪/台北報導】春節出遊遇到暈車、暈機、暈船等狀況最傷腦筋!尤其長途旅行行駛時間長、長時間久坐不動,若再加上路況顛簸,不斷搖晃下,伴隨而來的頭暈、嘔吐等不適症狀更是令人難受!中醫表示,想要避免上述狀況發生,除了食用梅子、薑糖等食物緩解,不妨可透過搓揉摩擦耳垂的方式,以紓緩不適。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中醫科主治醫師周宗翰表示,中醫理論認為,造成暈車、暈機等暈眩症狀發生的原因可分別劃分為「諸風掉眩,皆屬於肝」、「無痰不作眩」、「無虛不作眩」3種類型。 類型1/「諸風掉眩,皆屬於肝」 此類性的朋友主要是因為頸部肌肉僵硬、氣血循環不佳,導致血液無法有效供給氧氣予腦部,大腦在缺氧的狀態下,就容易出現頭暈目眩等暈車症狀。而造成上述問題產生的原因,多與患者平時的緊張壓力、情緒無法抒解,所導致的肝氣鬱結有關。 解決辦法: 因此,此類患者,想要改善暈眩的發生,除了適度抒壓外,外出時更應注意防風寒和頸部的保暖,避免頸部受到涼風侵襲,導致微血管攣縮使頸部的供氧量更差,使症狀更佳惡化。 類型2/「無痰不作眩」 「痰」是導致人體容易暈眩的重要病因之一。事實上,在中醫裡所謂的「痰」不單只人體呼吸道中異常增多的分泌物、咳出的「痰」。更包括「無形之痰」,雖然看不見,卻會導致諸多病症的發生。中醫理論中就有「百病皆由痰作祟」之説,比如,痰濁上犯頭部,就可能引起眩暈、頭痛等不適反應。 而上述問題正是現代人常見的通病之一,由於工作型態的改變,上班族往往一做就是好幾個小時,在長期保持同樣姿勢、缺乏活動的狀態下;不但容易造成頸椎負擔,更會導致胃腸運化不佳,無法有效的排水利濕,形成痰濕體質,出現肥胖、睡覺流涎、舌苔滑膩等特徵,且極易暈眩、暈車。 解決辦法: 建議有上述問題的上班族,平時應時刻提醒自己保持好正確的姿勢,盡量不要久坐不動、常起身活動活動筋骨都是不錯的改善方式。最重要的是,這類體質者要預防暈車的發生,在出遊前應避免過度飽食。 類型3/「無虛不作眩」 至於「無虛不作眩」,指的則是氣虛無力所導致的暈眩問題,主要發生於年老體弱、腎氣不足的中老年人身上。 解決辦法: 想要避免暈眩問題,除了日常飲食中多食用有助滋陰補腎的黑豆、黑木耳、黑芝麻等食材加以調理外。由於「腎氣通於耳」,若真出現疑似暈車症狀時,不妨可搓揉雙手耳朵周遭,加以舒緩、改善不適。 擺脫暈車不適!6妙招輔助緩解 除了針對體質加以改善外,周宗翰中醫師也提供6大有助舒緩,降低暈車、暈機不適反應的技巧與妙招給大家參考。 妙招1/勿飽食 建議在乘車、船、飛機前,不要吃得太飽或太油膩的食物,以避免腸胃消化不良,增加胃脹、噁心想吐等不適反應,加劇暈車症狀。 妙招2/睡眠足 旅遊前晚,應保持充足的睡眠,防止身體過度疲勞,也有減緩不適產生的作用。 妙招3/保通風 通風不佳的環境也會增加暈車發生的可能,建議有暈車體質者,再出遊時,座位應盡量選擇前排、通風良好的位置;並再行駛過程中讓雙眼維持遠眺,都是不錯的方式。 妙招4/拒3C 避免在車上玩手機或使用3C產品,增加眼睛不適感、頸椎僵硬問題,也有一定的舒緩、預防效果。 妙招5/按頭皮 藉由按摩頭皮的方式,來放鬆以及穩定自律神經,也有助減低暈車所帶來的不適。 妙招6/速躺下 由於人體走路習慣前後晃動,不習慣上下左右的晃動,所以躺下來會製造出走路的錯覺,有助減緩身體不適。因此,如果民眾真出現暈車症狀,在環境許可的狀態下,不妨躺下試試看。 更多健康新聞:
暈車想吐?3穴位有效救急
防暈眩症復發!謹記「3低」挑食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