劃破時代最美的聲音

我買了一雙鞋,沒多久鞋跟底的皮墊磨損,走起路來「咯咯」地響。在深夜裏怕吵了鄰居,每次都要小心翼翼地踮起腳尖走路。但偶爾跳出的鞋跟聲響,讓我愉快地回想起小學時代。當時的班導師每次進教室,有著同樣的鞋跟著地的音律。這聲音在數十年後,成為我筆下最美的歌。

五○年代的臺灣貧窮者眾,當時鄉下的孩子都赤著腳或穿著塑膠鞋。每當班導師走進教室,她的高跟鞋聲一定先傳到大家耳裏。我非常期待老師出現的模樣。瘦瘦高高與纖細的腰,昂首闊步充滿自信地走著。此時我會睜大雙眼,以羨慕的心情觀察。老師每天都在辦公室吃完早餐才來上課,依照慣例,先看她的唇邊是否黏著一粒芝麻。我喜歡她那油亮油亮的雙唇,是夾雜著燒餅油條的香氣,貼在唇邊的芝麻說明她吃的早餐內容。羨慕至極是有原因的,因為窮人家只能吃地瓜稀飯。當時能吃燒餅油條,是有錢人的象徵。所以看到老師唇邊的芝麻,又聞到燒餅油條的氣味,心中便能隨之滿足。看完了老師嘴邊的芝麻,眼光繼續向下移動。那雙粉嫩粉嫩,後面滾著對稱邊的玻璃絲襪,老師穿起來高貴極了。搭上黑亮尖頭的鞋樣,走起路來的聲響就是宣示著某種地位。

家人催促我去找修鞋師傅把跟兒給補一補。不知怎地,就愛聽這聲音,捨不得補它。這美麗的聲音讓我有無限的回憶,能在朋友之間創造豐富的生活話題。一次邀約了同時代出生的朋友數人相聚午茶,當然陪在身旁的少不了他們的孩子或孫子。「阿姨為什麼要這麼省啊?現在鞋子好便宜,壞了就丟呀,幹嘛還要送修呢?」年輕人一連串的問號,是因為這群資深美女的鞋跟話題所引起。「現在的年輕人就是不懂惜福,動不動就丟東西。好命呦。」不同年代不同價值觀。眼看著小小戰爭就要爆發,我立即說:「確實,現在居住空間又這麼小,東西壞了不丟會占地方。但人老了,有時候需要依賴回憶把生命串聯在一起。有故事人生才能有色彩。不是嗎?我們只是藉著這雙鞋來回憶小時候,別太認真。」

價值觀的討論,成為午茶時間給孩子最好的一堂課。現在的孩子物資得來太容易,因此在要什麼有什麼之後,不懂珍惜是最大的問題。但建立人生價值觀,又不能落入說教。我喜歡說故事,用真實感受來描述時空差距帶來的生命情感。運用成長的經歷,快樂地談當年的辛苦,讓孩子好奇又自然的學會「快樂無需來自慾望的滿足」。此時再加上哲學家幾句經典話語,如奧斯卡‧王爾德說:「世界上有兩種悲劇:一種是慾望得到滿足,另一種則是慾望無法得到滿足。」孩子好奇地問你為什麼的時候,就能藉機說明名聲、享樂、權力、慾望,不是提供生命快樂的來源,因為人性是永遠無法滿足現況的。

「我們就只能上班、下班、逛街呀,還有什麼能做的?其實生活還滿無聊的。」原來年輕人的內心,還是渴望有不同的人生價值引導。於是我鼓勵孩子們要多閱讀,因為閱讀能使心靈的活力隨之伸展,智慧的成長亦隨之深刻而豐富。法國哲學家伏爾泰說:「讀書多而思考少,你會覺得自己懂得很多;讀書多而思考也多,你會清楚看到自己懂得很少。」臺灣不讀書的人口眾多,若延伸伏爾泰的說法,是既不閱讀又不思考。怪不得滿街都是「自以為是」的物質追求者。

此時,我起身到書架旁,尋找我最愛的隨手日記本。我翻了一頁和大家分享,只見這群孩子很享受的聆聽,我朗讀自己的生活記錄。「屋外炙熱,一人在屋內煮杯咖啡,細細品讀一本哲學書。儘管昨日以前的生活是何等喧譁,此時此刻卻在『哲思』中尋獲寧靜。書的陪伴,細數我生命的一切遭遇,重新閱讀自己的生命,我感到平靜、滿足。屋內的一切,都變得安靜優雅起來,它們知道,主人今天心情很陽光。一個人真好,外面的一切,管他呢。」念完之後說明自己閱讀之目的,是純粹享受心靈由平地走向高原之快感。

一雙破鞋竟可以引來生活哲思,有意義的故事見證了存在過的真相。那一雙舊鞋所帶來最美的聲音,竟可劃破時代,讓年輕人的心靈播下生命學習的種子。孩子的教育,不一定要用教訓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