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恐大戰各自為營

工商時報【顏嘉南】 法國巴黎11月13日遭受連續恐怖攻擊後,歐洲國家誓言反恐卻又各自為營,致使反恐進展與成效受限。 ■The reality is that the jihadi terror threat posed by ISIS is rising and evolving at a rate with which European intelligence agencies cannot keep pace. 美國911恐攻事件後,反恐單位盛行一條準則:越是精心策劃的陰謀,越有可能被看穿。法國巴黎11月13日遭受二次大戰以來最嚴重的血腥恐怖攻擊,相信很多人心裏都有這個疑惑,為何官方未能在事前探查到些許蛛絲馬跡? 據英國金融時報報導,至少8名訓練有素的槍手利用自動武器和自殺背心,在數個精心挑選的地點執行連環恐怖任務,這是美國911事件後伊斯蘭組織對西方國家最大規模的攻擊,傷亡人數是2004年馬德里火車爆炸案後最高。 法國10個月前驚傳《查理周刊》巴黎總部槍擊案,自此法國便大幅強化情報和安全網絡,但還是未能防止憾事重演。1名歐洲安全官員表示,恐怖份子可能花費數周之久,才規劃出這起殺傷力強大的攻擊行動。 研究伊斯蘭恐怖主義的專家布里薩爾(Jean-Charles Brisard)表示:「1月的《查理周刊》事件還有點像是業餘人士所為,但本次的連續攻擊則是由專家細心策劃。」 2014年5月比利時猶太博物館傳出槍擊事件,歐洲安全主管機關當時即承諾加強政府之間的合作,矢言終結伊斯蘭聖戰士的暴力威脅。 然而在敵暗我明的情況下,要在一連串潛在可疑事件中排除真正的威脅,也不是簡單的任務,這也能解釋為何巴黎恐攻傷亡嚴重。再者,伊斯蘭國(ISIS)的組織規模和其恐怖威脅也日益升溫,已經超出歐洲情治單位的掌控範圍。 情報分享少之又少 伊斯蘭國的指揮中心將矛頭逐漸轉向歐洲,鼓吹聖戰的文宣令極端份子血脈賁張,激進言論在歐洲的社交網路蔓延,而網路加密技術進步讓官方難以探獲恐怖分子之間的聯繫,在此同時,國際合作卻只是流於表面,情報分享也是少之又少。 解決上述長期性問題涉及社會和政治層面的改變,有些已經不是反恐部門主管或是政客能即刻應變處理。 歐洲的伊斯蘭激進份子能槍口一致,為單一目標發動聖戰,但歐洲的安全主管機關卻無法齊心戮力。 1位不願具名的駐布魯塞爾資深外交官表示:「分享情報是歐洲的核心挑戰,先前曾有過些許進展,特別是在發生《查理周刊》槍擊事件後,不過現在卻停滯不前。」 巴黎恐攻事件發生2天後,20國集團(G20)領袖於土耳其舉行高峰會議,反恐和歐洲難民議題頓時躍為峰會焦點,取代原本的經濟議題。英國首相卡麥隆計劃增聘1,900位情報和安全人員,這是英國2005年7月7日倫敦連環爆炸案後,最大規模的安全部署。 開放資訊比邊境難 值得一提的是,伊斯蘭國十分擅於煽動人心,有辦法將1名稍微有激進傾向的穆斯林變成極端份子,這就足以打亂法國和歐洲情報單位現有的反恐策略,讓他們疲於應付一支生生不息的激進派大軍。 該名駐布魯塞爾的外交官表示:「邊境都有辦法開放,但開放資訊卻難如登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