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趴╱趴╱走-跟著山豬藝遊來吉部落

中國時報【王曉鈴╱嘉義報導】 兩百年前,鄒族獵人因追逐山豬,發現塔山下這塊美麗的肥沃土地,於是跟著山豬的腳步建立新家園,現在他們也跟著山豬發想創意,用藝術打造獨一無二的「山豬部落」。(王曉鈴) 循著戰祭的旋律,我們走進來吉部落,今天正好是部落男人集會練唱的日子,過陣子要回母社特富野參加戰祭。不敢打擾,我們遠遠豎起耳朵,傾聽這充滿生命力的祭歌,順便欣賞塔山下的部落風光。 塔山是鄒族聖山,相傳是天神居住的地方,鄒族人也相信塔山是靈魂最後的歸宿,來吉部落就位在塔山下,居民才200多人,卻擁有4間藝術工作室、1間藝術餐廳,以及創作力十足的社區發展協會,雕刻像是每個人都會的技藝,走在部落裡處處可見看似隨興的生活藝術,而山豬是最常見的作品。 不舞作坊滿屋山豬 為什麼整個部落都喜歡山豬?來吉藝術家不舞說,「山豬守護森林、守護塔山,對族人意義非凡,過去男人要成為勇士必須先獵山豬,如果背部有傷口,表示打山豬時逃跑,一輩子都不能與勇士同桌吃飯。」 她自己也是山豬頭號粉絲,「不舞作坊」推出一系列山豬創作,最初靈感來自「我的山豬」,作品包括小木雕、大木椅、馬克杯等,也種有機茶自製「山豬紅茶」。 常常把「我的山豬」掛在嘴邊講,不舞說,「因為把山豬當寵物養,我的山豬很有靈性,我們會一起散步、一起睡午覺。」 不舞也是烹調高手,愈嚼愈香的山豬燻肉,用小米酒發酵、帶點酸味的起司麵包,每道料理從味道到擺盤都像是創作。 不舞作坊歡迎遊客預約參觀,可預定早餐、下午茶或晚餐,也可以彩繪一隻自己的小山豬。 雅慕伊藝術餐廳欣賞開心畫作 雅慕伊開餐廳、也做藝術,是來吉最早開始雕刻的人之一,她也是不舞的媽媽,目前最愛繪畫,不僅紙上作畫,鐵板或木頭上也畫,她哈哈大笑說,「反正撿到什麼,就拿什麼畫。」沒上過繪畫課的她,藝術細胞渾然天成,而且自成一格。 「我最喜歡用手畫,如果畫布夠大,我就趴著畫,畫畫讓我很快樂。」她畫的都是部落真實景物,像是生小孩的女人、家裡養的狗、裸體戲水的小孩,常有客人來用餐,看了喜歡就買回家。 山豬石雕17隻遍布部落 17隻遍布部落 散落部落各處的山豬石雕,是雅慕伊與不舞「重量級」的作品,原本雕了28隻,因為八八風災,山豬也成了受災戶,現存17隻,或許還會增加,不舞笑說,「常有族人來通報,在河邊某處看到我失散的山豬。」 每隻山豬型態與彩繪都不同,或者刻意不上色保持石頭原貌,有些遊客會刻意安排山豬之旅,把所有石雕找出來拍照留念。 FUZU工坊山豬木雕超可愛 「FUZU工坊」由來吉社區發展協會成立,FUZU就是鄒語山豬的意思,工坊裡的媽媽們用木頭雕刻山豬,由於都是手工製作,加上木頭有紋路差異,每隻山豬表情與型態都有自己的個性。 保留部分香樟樹皮的「皮皮豬」,帶點原始粗獷,模樣生動可愛;柳杉作的山豬戴上鄒族頭飾與衣裳,變成了Q版「勇士豬」。 來吉部落其他藝術工作室包括了「武惠珍工作室」,有手藝極好的鄒族傳統服飾,深受日本遊客喜愛;「拉烏斯工作室」為竹雕、木雕與竹籐編創作;「塔山工作坊」結合現代與傳統,表現在皮雕、竹籐編、彩繪與音樂,歡迎遊客預約參觀。 來吉教會石頭建造小巧樸拙 有50年歷史的來吉基督長老教會,由族人以當地石材自行搭建,外牆石塊上清晰可見鑿痕,每一個鑿痕都不同,代表著出自不同人的手法,歷經921地震與火災都屹立不搖。 教會由不舞的外公陳庄次創建,他是部落傳奇人物,受日本教育,曾是相撲選手,打獵厲害,喝酒也喝得厲害,原本討厭族人放棄傳統信仰,不僅斥責,還裸體阻擋教徒,後來卻成為最虔誠的人。他不但熱心傳教、完全戒酒,上神學院苦讀,成為部落第一位牧師,並捐地帶領族人蓋了這間石頭教堂,深受大家敬重。 蘭后民宿分享鄒族文化 晚年的陳庄次,不忍見到鄒族文化流失,回頭重拾傳統,成立「鄒族文物館」展示珍貴蒐藏,包括弓箭、獸骨、織布機、皮製獵人帽等生活器具,有些早已失傳,他就靠著記憶以手工重新製作。 小小的鄒族文物館就位在「蘭后民宿」,民宿也是陳庄次生前打造的旅人居所,景觀咖啡座、石頭壁爐皆出自他手,是一間傳達鄒族文化的特色民宿,現在由女兒陳葉經營,提供遊客住宿、DIY體驗與部落遊程。 民宿晚餐相當豐富,利用在地食材烹調鄒族美食,美味又養生,地瓜飯混雜了3種地瓜;野菜天婦羅包含山芹菜、南瓜與紫蘇;生命豆湯是南瓜、芋頭與生命豆,以排骨熬湯頭,營養豐富,被稱作「鄒族養生湯」。 (王曉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