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韓 上周吸金冠亞軍

工商時報【魏喬怡╱台北報導】 上周台灣、南韓一吐連續數周遭外資賣超的悶氣,外資買超金額分別近7.04億美元和6.94億美元,居新興亞股吸金冠、亞軍,至於外資賣超金額最多的股市則為印度,累計賣超近3.81億美元,但金額已較先前一周明顯縮小,若以10月外資整體買賣超狀況來看,新興亞股全數遭外資減碼,其中泰國、印度、台灣、韓國10月遭外資賣超的金額更為今年來各月之最。 群益亞太中小基金經理人李忠翰表示,上周在美股反彈的帶動下,新興亞股表現多跟漲,展望後市,仍需持續關注美國期中選舉大選結果、美中貿易爭端演變、企業財報表等等,因此市場表現仍可能受到消息面的干擾。 中長期來看,新興亞股在經過近期的修正後,評價面優勢更為顯著,加上經濟成長動能仍較其他新興國家強勁,地緣政治風險亦相對低,加上時序上也逢消費、節慶旺季,近日的回檔也使得評價面更趨合理,且部分國家不乏官方政策的支持,因此對於新興亞股後市仍不看淡,包括東協、印度等股市表現仍可留意。 安聯中國策略基金經理人許廷全表示,新興市場指數周上漲2.38%,新興亞洲上漲2.45%,堪稱新興市場領頭羊,從總體經濟數據來切入,中國國家統計局公布10月官方製造業和非製造業PMI分別為50.2和53.9,經濟延續擴張態勢。 第一金中國世紀基金經理人楊國昌說,中國人行、財政部與稅務總局等,近期透過貨幣、財政手段,雙管齊下,釋出如全面降準、養老金入市、減稅等各項利多;同時中央政治局也在10月底召開會議,針對當前的經濟形勢,研討接下來的經濟工作內容,可能推動基礎建設、實施增值稅改革等,都將為股市捎來暖流。 富蘭克林坦伯頓亞洲小型企業基金經理人伽坦.賽加爾指出,今年以來中美貿易爭端升級導致幾輪針鋒相對的關稅威脅,而美國施壓的時點正處於大陸壓力較大的時期,包含勞動力成本優勢正在消退、進行去槓桿過程。 但供給側改革和去槓桿應有助於緩解結構性風險,同時以創新、技術和消費的轉變作為成長主要動能,則可提升大陸企業獲利的可持續性,實際上不少企業財報令人鼓舞,且營運與財務情形同步改善,投資機會浮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