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中農改場 孕育美味米飯搖籃

中國時報【王瑞瑤╱系列報導】 來到彰化的台中區農業改良場,迎接我的是「美味過三關」,除了新品種台中2號耐熱高麗菜、耐熱大白菜與當季茭白筍的料理試做與試吃以外,還盲眼測試冷飯極品-台中194號,以及台灣紅薏仁與進口白薏仁風味大PK。 這是對待美食家的最高規格,令我受寵若驚,農改場不跟我談研究、說報告,反而用美味證明台灣農業有成,直接在舌尖上論高低。 占地50公頃的台中區農改場,歷史故事和豐功偉蹟說不完,其中最重要的是台灣人於1898年起,不吃鬆鬆秈米改吃黏黏?米,就從這裡開始。 ■台中194號 台9號接班人 「日據時代,福岡人末永仁引進日本?稻育成台中65號,這是台灣有史以來的第一支蓬萊米,所以後人尊稱末永仁為台灣蓬萊米之母。」場長林學詩站在豐收紀念碑前,介紹台灣飲食的重要分野,紀念碑的金漆文字介紹一分為二,在台中65號的另一邊便是台灣早期吃的秈稻台中1號,而立碑人是我最尊敬的農政官員、已逝世的前農委會主委余玉賢。 前人種樹,後人乘涼,農業改良一步一腳印,台中區農改場試種的稻米品種有如雙十國慶閱兵大典,一排排一列列整整齊齊隨風搖曳,此時正是結穗季節,金黃稻浪層層疊疊,遠看一樣,近看不同,其中包括台灣當紅的台?9號,以及台?9號的接班人台中194號。 ■鬆軟香黏 涼了依舊好吃 許志聖博士育成的台?9號,號稱為全台灣最好吃的良質米,但研究未曾停止,許博士以台?9號雜交印度皇室用香米,在5年多前發表台中194號,是具有秈稻特質的?米,米質鬆軟,咀嚼香黏,帶有淡淡茉莉花香,最厲害是冷透了吃,風味與彈性絲毫未減。 不過台中194號的產量比台?9號更低,而且經過試種發現,南彰化最適合其生長,目前已將技術轉移給大橋與三好兩大米廠,與農民契作生產。林學詩認為,一個品種不可能稱霸天下,表現一方水土,發展地方特產米是未來米食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