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大管理學院副院長胡星陽:FinTech客製化 解構金融業務

工商時報【陳昱光╱台北報導】 台灣大學管理學院副院長胡星陽表示,金融科技推動相關業者快速成長,在網路與科技運用,具有邊際成本低、處理速度快,數量大,以及互動性強等特性,結合在金融市場上,可將所有服務拆解或結合其他功能,以滿足個別消費者需求,形成一種破壞式創新。 胡星陽指出,資本市場功能大致分為承銷,籌措資金、P2P借貸、群眾募資、天使投資人、自營、經紀、投信,投資管理、交易平台等,而目前金融科技新進業者的發展方向可分為兩類,第一是為提供投資人現有服務,但是價格更便宜,操作更方便,甚至交易股票完全免費,對於經紀商的業務收入造成直接衝擊。 例如weathfront提供簡易財富管理,根據投資人特性給予建議,提供小額投資人在傳統金融業者難以取得的服務。而過去專業投資人與一般投資人有龐大的資訊落差,連帶影響績效表現,但在新科技發展下,也有金融科技業者開始提供分析師、避險基金部落客的操作方式給投資人參考,或是協助訂定個人投資策略。 另外一種則屬於提供金融業者服務,像是建立資料和分析平台,提供後台技術及投資模型資料,分析師可以深入了解其對股價及背後的假設,或結合社群投資,可看到他人投資行為及績效,利用社群功能匯集群眾智慧,建立開放式API提供網站分享。 胡星陽說,若開放API資料,第三方可以透過銀行取得消費者或加總式資料,像是德國採取開放API,超過兩千家金融機構採用共同開放式系統,激發很多新的服務方式,但開放的後遺症則在於個人資安將更難以防範。 從現況分析,胡星陽認為,目前金融業者具備與客戶直接接觸,且擁有自己的資料數據等優勢,重點將在願不願意開放API資料,創造發展更多機會;而新進業者則因為不受過去營運模式影響,較有創意及突破框架的執行能力。 雖然消費者交易及第三方如何使用資料是FinTech發展重點之一,但胡星陽指出,若過度濫用資料,將會造成用戶流失、垃圾資訊增多等問題,因此像是Instagram已開始大幅限制第三方應用功能,避免影響用戶體驗。 胡星陽說,FinTech分工比以前更加重要,如何取得各自競爭優勢,將生產與服務鏈拆開,例如台積電與IC設計廠,兩者間若能夠取得分工合作之間的平衡點,便能成就更大市場榮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