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欲入亞投行 財經學者認同

今天(31日)是申請成為中國大陸主導的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AIIB)創始成員國的截止日,台灣也決定提出意向書。對於台灣積極加入亞投行,財經學者從國際空間、新興市場以及基礎建設商機都予以認同,但也強調,外界不應該在此時就要政府評估對未來台灣的正向利益有多大,畢竟加入亞投行只是取得「入場券」,未來商機如何爭取,還是得看各會員國能耐。 財政部31日將趕在亞投行創始成員國申請截止日,完成意向書,並經行政院核定後由陸委會向中國大陸國台辦,提交亞投行籌備秘書處。 台經院景氣預測中心主任孫明德指出,台灣加入亞投行的第一個利基是突破外交的困境,讓台灣參與的國際組織又多了一項,另外,就是爭取新興市場的商機。他舉例指出,像是印度,未來幾年經濟成長率可能會超過中國,但是卻連較像樣的一條高速公路都沒有,所以入亞投行台灣有機會爭取開拓新興市場的機會以及爭取基礎建設商機。 不過,他也認為,外界不應該在此時就要政府評估對未來台灣的正向利益有多大,畢竟加入亞投行只是「入場券」,未來商機如何取得,還是得看各會員國能耐。孫明德說:『(原音)倒不用牽強到說,我們加入這一個,我們國際對外空間就會突然豁然開朗,或是加入這個,我們GDP就可以上調5%或是8%,你只是買到這個入場券,後續如何玩,還是需要再努力。』 政大金融系教授殷乃平也認同,台灣積極加入亞投行的努力。他指出,台灣目前出口多集中在鄰近的中國大陸、東南亞和日韓,但像南亞、中亞,單靠台灣廠商的力量較難觸及,必須倚靠大船,而亞投行就是這艘大船,因此入亞投行也擴大台灣廠商的觸角。 財經學者也認為,外界不應該著墨於台灣加入亞投行的名稱,畢竟台灣參與這麼多的國際組織,也有相當多的經驗。殷乃平提出,台灣可嚐試以「中華民國在台灣(ROC on Taiwan)」的名稱,試著和大陸談,畢竟從歷史角度,東晉就是以前的中國南遷,南遷之後將近100多年,這和中華民國從大陸南遷至台灣的意思相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