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商品中心 挺進滬自貿區

工商時報【記者譚淑珍╱台北報導】 中小企業總會理事長林慧瑛主導、上海市政府唯一授權掛牌的「台灣商品中心」,11月1日將在上海自貿區成立,這不但是唯一在自貿保稅區可跨境貿易的平台,也是兩岸企業家峰會成立以來交出的第一張成績單,受到峰會雙方理事長蕭萬長、曾培炎高度重視,將親自主持開幕式。 林慧瑛為兩岸企業家峰會「成長型及中小企業小組」我方召集人,陸方召集人為前上海常務副市長蔣以任。由於「台灣商品中心」是兩岸企業家峰會第一項具體成果,其成敗將影響後續能否循序推廣至中國大陸其他地區,因此,上海市政府對「台灣商品中心」相當慎重看待進而表示,會採取「常態化運作、特殊性處理」。 峰會小組決議成立「台灣商品中心」,林慧瑛不諱言,是兩岸雙方都有此需求,從實際面來看,台灣商品去年銷往中國大陸的金額有26億美元,相當於輸往歐盟的總合,顯示大陸確實有台灣商品的市場,但是,台灣中小企業要開拓大陸市場,都會面臨通關、檢驗及行銷通路等大大小小的難境。 為讓台灣中小企業能更為便利的開拓大陸市場,在林慧瑛努力爭取、蔣以任大力促成下,「台灣商品中心」成為唯一在上海自貿保稅區中,為台灣中小企業提供「一站式」顧問服務的單位,也是唯一在自貿保稅區可跨境貿易的平台。 除了「一站式」顧問服務外,「台灣商品中心」與其他在大陸相類似的單位最大的不同在於,「台灣商品中心」將有跨境貿易驗證的平台,透過結合跨境資訊交換的電商平台,提供廠商產品數據、貿易文件與通關資料交換等服務功能,可以讓台灣產品資訊「一次輸入、全程使用」,快速媒合兩岸中小企業商機,並提供可靠的物流、通關及金流等服務。 更重要的是,透過「台灣商品中心」,商品檢驗可單一化。林慧瑛指出,一開始會先以互傳、互查兩岸認可的商品檢驗資料,進一步則會透過共同認證機關進行預檢、預驗,乃至互認方式,簡化商品在大陸的進口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