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米開展 濃濃傳統風

中國時報【黃意涵╱台北報導】 林安泰古厝民俗文物館即日起至7月31日止,推出「米香寶島」台灣米百年風華特展,內容包括台灣稻米的歷史、特色及配合節氣、歲時的米食文化;除了展覽,也邀請大小朋友來到古厝前埕廣場的2畝微型農田,感受傳統生活的美麗風景。 稻米是以閩南地區移民為大宗的台灣社會主要糧食,也是重要的經濟來源,米食文化可謂台灣文化精神的具體展示。此次展覽,特別與台灣大學磯永吉學會合作,推出「台灣米誕生」單元,穿越時空認識台灣米的歷史故事,並透過「蓬萊米」在日據時期的產生,介紹台灣蓬萊米之父磯永吉的故事。 展覽也從當代所重視的自然生態、飲食文化等視角,呈現台灣米從培育、生產、到製造的多種樣貌。 「生態水田吃好米」介紹亞洲獨特的農業地景水梯田;「餐桌上的台灣米」從生態倫理的關懷角度,訴說稻米從土地到餐桌的過程;而「歲時中的台灣米」則由傳統節慶中的米食蹤跡呈現,說明米食承載了閩南風俗文化系統的精髓。 此外,配合季節與節氣變化,每月也推出一場免費的「跟著節氣玩手作」推廣教育活動,每月主題不同,包括從篩選穀粒到親手栽植、在端午前夕自製手縫香包,及稻草再利用製成實用的創意小物等,每場限額30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