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阿嬤與新移民 餐桌美味大融合

台灣阿嬤與新住民姊妹們各自分享拿手菜,聯手出版食譜書。(林宏聰攝)

中國時報【林宏聰╱高雄報導】 2年前跨國「包粽交流會」,令台灣國際家庭互助協會看到多元文化的衝擊,於是號召4名高雄阿嬤、20名新移民姊妹共筆,出版《台灣阿嬤與新住民姊妹的記憶食譜》,26日正式發表,藉由鴨仔蛋與蚵仔煎的對話分享各自生命故事。 社團法人台灣國際家庭互助協會執行長張育華說,前年在鳳山五甲國宅社區的端午節活動中,發現台灣阿嬤包的粽子與越南姊妹包的樣式迥異,於是決定邀兩群婦女各自分享家鄉菜色,沒想到收到的食譜越來越多,甚至可以出書。 協會尋求高市社會局媒合信義房屋、友愛基金會贊助經費,替阿嬤和姊妹們出版《台灣阿嬤與新住民姊妹的記憶食譜》,讓更多台灣人學習做道地越南河粉、鴨仔蛋、越式酸辣湯,也讓新移民姊妹學做台灣味清炒苦瓜、蚵仔煎。 食譜書除了介紹菜色作法,也分享阿嬤、姊妹們的人生故事,越南籍阮金虹嫁來台灣前,外婆教她做河粉,要她想家時就做來吃,但因老公不喜歡河粉氣味,她只能躲起來邊煮邊哭,幸好鄰居很捧場還學著煮,稍解她思鄉之苦。 另名越南姊妹吳金詩吃鴨仔蛋時,一度被老公開玩笑罵「變態」,結果兒子吃習慣了,還跟她搶著吃;介紹清炒苦瓜的台灣阿嬤王素涵說,媳婦是越南籍,雖然兩地口味差異大,但只要互相尊重,餐桌上的美味融合一點都不是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