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股後市發展 聚焦中美談判

工商時報【魏喬怡╱台北報導】 美國6月非農新增就業人數結果優於預期,降低市場對於聯準會降息的期待,上周台灣權值股面臨轉單效應,使得外資自台股小幅流出0.4億美元。其餘亞股方面,泰國連續七周獲得資金淨流入,上周吸金3.3億美元奪下吸金王寶座;印尼連續三周獲得資金淨流入,上周淨流入0.7億美元。 整體而言,新興亞洲今年上半年吸金261.7億美元,其中以印度吸金幅度最大。 中國信託台灣活力基金經理人周俊宏表示,G20會議中美雙方對於貿易議題釋出善意之後,台股短線利多已消化完畢,接下來回歸基本面表現。短線上,不確定因素仍較多,長線則受制於中美談判的後市發展。建議投資人多留意中美談判的進展,此項不確定因素對於經濟的影響,不可輕忽。 至於台商回流部分,周俊宏表示,目前估計,業者目前承諾回流金額達4,300億元,儘管短線上,轉移生產線將會增加成本,影響獲利。但對高端科技公司而言,長線仍是利多。 群益全民成長樂退組合基金經理人林宗慧表示,中美重啟貿易談判之下,市場風險情緒回溫,也帶動新興亞股表現。後續來看,在新興亞洲的投資佈局方面,亦仍需留意美中貿易談判進展之消息面的變化,以及企業財報表現。 整體來看,由於新興亞洲相較其他新興區域來看,具有經濟成長動能相對強勁、政府改革政策加持、地緣政治相對穩定等優勢,有助吸引市場資金青睞,包括東協、印度等市場中長期投資前景仍值得期待。 安聯收益成長多重資產基金經理人謝佳伶指出,近來緊張的全球市場情緒雖因美中將重啟談判、美國暫不課徵新一輪關稅及華為供貨有條件開放等消息得到緩解,但因中方表示若要平等互信,美方須取消之前加徵的關稅,加上華為仍未被美方自實體清單移除等情勢觀察,貿易戰雖暫緩,但煙硝仍未完全散去。 不確定性仍在,加上因各國政府長期寬鬆政策而帶來充沛的資金,使得近來不時出現股債齊漲,顯示市場此刻對於避險及追求成長的需求同時並存,然而此複雜的局勢也使投資操作愈發不易,謝佳伶表示,採取包含多元資產如成長股、可轉債與高收益債等在內的多重配置,將是不錯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