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質、考古、缺工 蘇花改問題多

地質、考古、缺工 蘇花改問題多

中國時報【楊竣傑╱台北報導】 蘇花改工程狀況不斷,因穿越蘇花沿線地質最破碎的地帶,施工進度受影響,而挖到漢本遺址,讓工程一再延宕,加上缺工500人,致全線通車時間延後近3年,現又因考古挖掘等爭議,通車時程恐將第3度延後。 蘇花改A段蘇澳到東澳因遭遇破碎地質,以開炸方式進洞後,去年2度挖到小帽山斷層帶,曾經出水高達每分鐘1100公升,只能打設排水孔,疏導排水降低水壓力;最長的「觀音隧道」也多次爆破,北上線本月初才貫通,預計106年3、4月完工。 101年3月,B段的南澳至和平段的谷風隧道工程南口,約在宜蘭縣漢本路段,發現疑似文化遺物,確認是距今1200年至1600年新石器時代遺址,由中研院研究員劉益昌考古團隊進駐搶救。 去年7月又挖到第二文化層,有完整部落和房子的遺址,但卻無法於今年底挖完,依期交給公路總局蓋橋墩;現在又因考古團隊的進度不如預期,該段通車時間可能又要延後至109年。 至於C段的和中到大清水,原訂106年底完工,但中仁隧道段因2013年蘇拉颱風重創及包商倒閉重新發包,加上需500名工人只來5人,影響工程進度。而仁水隧道需增加人行疏散道,但南口位於太魯閣國家公園內,施工變慢,完工時間將延後至108年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