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盈利-專業內容 影音平台第二獲利模式

工商時報【秦偉翔】 Facebook、YouTube等偏重社交功能的主要影音平台,靠著龐大的用戶群體,一方面作為用戶生成內容(User-Generated Content)供應者,另方面透過廣大人流吸引企業投放影音廣告。除平台端可由企業投放廣告獲利,UGC提供者也能從中分享部分利潤,吸引更多使用者製作、上傳影音,形成人流、金流相互驅動的平台生態。 但因為廣告分潤模式吸引使用者的特性,使平台業者面對持續增加的影音內容,須不斷擴充硬體設備,產生龐大成本負擔;此外,用戶生成內容品質難管控,免費使用的方式將產生眾多缺乏商業價值的影視產品,兩種因素結合下,容易造成平台業者在整體設備投資上的效益降低,影音廣告帶來的收益能否彌補相關成本增加的速度,會是以UGC內容為主力的平台業者面臨之最大難題。 全球影音平台的龍頭業者,如YouTube及優酷土豆(現改稱合一集團)等,已開始與專業團隊(Professionally-Generated Content)合製內容,打造消費者願意付費的產品,並強化付費會員權益以吸引用戶加入,開發不同收入管道。 從營運近況可發現,由PGC帶動的付費影視收入大幅增長,以優酷土豆為例,2015年第二季營運結果中,會員服務收入近9億台幣,占整體收入約10%,與去年同期相比成長6倍之多,為業者開啟多元化盈利之路。 但在往多元盈利發展下,需注意內容成本投入與付費環境建立的銜接性,在強化平台內容產製時,除了自製專業影視內容外,可透過合製、合購等方式降低投入與風險,順利建構廣告外的另一獲利模式。 在尚未定型的產業生態,找到自身盈利模式時,也需正視新的困難與限制。例如,廣告分潤模式、設備成本迅速攀升等問題,轉型依賴PGC所需投入在內容製作的相關費用也將增加,在平台內容及付費用戶未完整建立前,採月費或年費制度將面臨誘因不足的困境,恐提高轉型陣痛期的風險性。(本文作者為資策會MIC產業分析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