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砸積蓄買185張中信金,沒想到第3年股利就縮水...助理教授靠「波段存股法」5年提早滾出千萬退休金

編按:2015年,43歲的銘傳大學企管系助理教授江季芸,開始正視高齡化和少子化對社會各層面所造成的影響,以及對教育界未來無可避免的衝擊。於是她擬定了一個「離開校園10年計畫」,決定超前部署退休金,目標是「10年後離開校園,每年領到100萬元的股利,當作退休金」。

投入股市的第一年,她買進穩定配息、配股的金融股,也是存股族的最愛。隔年,185張股票變200張,讓她覺得如果持續複利成長,就能順利實現目標。但沒想到,第3年股利政策改成配息、不配股,股利縮水,股價波動也讓資產起伏,原本的計畫趕不上變化,為了確保她的10年退休計畫能成功,她稍稍調整了作法,她把投資方法調整成「波段存股法」,也就是「雙管齊下」的策略:「波段價差」+「股利再投入」,5年的投資成效,300萬元變成1,300萬元,提早滾出千萬退休金,2020年,股利年領60萬元,朝向股利年領100萬元的目標邁進。

很多人常常聽到複利這個名詞,自己也有好多年的投資經驗,但從來沒看過複利效果到底躲在哪?難道複利只是股市裡的一個傳說?

有些人領到股利後,便很開心的拿去犒賞自己或用來支付家庭開銷,這些錢全部花光光了,當然船過水無痕、股利只是帳戶裡的匆匆過客。就如同飼養一對雞終於下蛋了,若把這些蛋全部吃完,雞棚裡依舊只有那對雞。想擁有複利效果,唯有把蛋留下來讓母雞孵化,才能再長出小雞,小雞長大再生蛋,把蛋留下來繼續孵出小雞,如此雞棚才能欣欣向榮、成長茁壯。

投資股票想產生複利效果,必須把領到的股利「原封不動」再拿去買股票,這些「免本」的股票隔年就會發放股利,再把這些股利繼續買「免本」的股票,接著隔年再領股利,亦即重複進行「股利再投入」的動作。

你有聽過「一本萬利」這句成語嗎?只需要支付最初購買股票的本金,之後就能以股利啟動錢滾錢、利滾利的複利循環效果,每個人都能施展「一本萬利」的魔法。巴菲特說:「人生就像一個雪球。重要的是,要找到溼的雪和一個非常長的山坡。」這句話就是在闡述這樣的投資原理。

領到股利後,想要進行股利再投入時,究竟要何時進場買?買什麼股票呢?每年6 ∼8月是台股除權的旺季,所以股利入帳後,並不需要急著隔天立刻買,只要趕在隔年除權前買進即可參加除權,所以約莫有半年時間可以好好挑選適合的個股,金額不足買整張股票時,也能買零股。

股利想繼續買原先配息的公司也可以,但若原公司的股價居高不下,就能考慮改買其他口袋名單裡的好公司。因為股利是免費的,所以就不需要堅持價格非要買在歷史相對低點不可。有時,我會把股利拿來購買價格一直下不來的好公司,這就很像是去買已經物色很久,但是買不下手、稍微貴一點的商品。但我絕對不會抱著反正這筆錢是多出來的,就算賠了也沒關係的心態,把它拿去賭一把、買進一些投機性的股票。

波段價差可以提高獲利的空間,股利再投入可以發揮複利效果,在進可攻、退可守的雙管齊下策略之下,就能堅定把股票繼續存下去。所謂的進可攻策略,就是低價進後,等待3成漲幅後賣出;退可守的策略是,價格沒漲上去時,就每年領7%股利。

以下我以殖利率7%作為基礎進行說明,假如我們年初用100萬元買進某家好公司的股票,第一年股價沒漲(甚至期間下跌也沒關係),領了7萬元股利($100萬×7%=7萬),將其執行「股利再投入」,把股利換為「零成本」的股票資產。

第二年股價依舊沒漲(甚至期間下跌也沒關係),繼續領7萬元股利($100萬×7%=7萬),再次執行「股利再投入」,把股利換為「零成本」的股票資產。

到了第3年,股價終於漲3成了,該股票總市值由100萬元漲為130萬元,此時賣出100萬元成本張數的股票回收資金,留下市值30 萬元張數的「零成本」股票,再加上第一年7萬元股利購入的「零成本」股票、第2年7萬元股利購入的「零成本」股票,開心農場裡已多了7萬+7萬+30萬= 44萬元「零成本」股票了。

在這看似不起眼的7%殖利率安心保障之下(退可守),投資者可以有更大的耐心等待股價上漲(進可攻),使總資產由第一年的100萬元,到第3年成長為現金(本金)100萬元再加上44萬「零成本」股票,資產總計144萬元。投資人已經在自己的開心農場裡「存」下44萬元「零成本」股票,而這44萬元的股票就是一個「被動收入系統」,之後每年都可以開始領到44萬×7%=30,800的免費股利。

此外,回收的100萬資金又可以重新展開另一個投資循環。其實,第1年和第2年領到的7萬元股利所購置的零成本股票同樣也會產生股利,並且應當再繼續購買零成本股票,若將其全部計算進去,第3年的總資產為1,449,943元,在此為了簡化,所以將其計算過程省略。

以下繼續舉出不同範例,年初同樣用100萬元買進某家好公司的股票,第一年股價沒漲,領了7萬元股利並購買「零成本」的股票資產。很幸運的第2年就漲3成了,同樣賣出100 萬元成本張數的股票回收資金,留下市值30萬元張數的「零成本」股票。

此時,第二年的總資產為本金(現金)100萬元,再加上第一年7萬元股利購入的「零成本」股票,以及第二年30萬元波段價差留下來的「零成本」股票,開心農場裡面多了7 萬+30萬=37萬元「零成本」股票,資產總額為137萬元。此次回收的100萬資金可以更快速重新展開另一個投資循環。若幸運女神降臨,第一年就漲了3成,開心農場馬上就多了30萬元「零成本」股票,然後可以等待下一個新的投資循環機會了。

殖利率7%並以三成漲幅為目標,100萬元資金會因為股價成長速度的差異,而有可能讓資產在第一年增長為130萬元、第二年增長為137萬元、或是第三年增長為144 萬元。即使第3年才增值為144萬元的幅度看似不大,但如果投資人的資金為200 萬元,第三年資產總額就能增加為288萬元,帳戶裡多了88萬元的零成本股票,未來每年可以領到61,600元的免費股利,這樣一來,就能看出改良版存股方法的成效。

一如當時我因感受到少子化的潛在危機,因此決定投資理財來為人生創造一個選擇權,當我發現中信金後來的股利政策不如預期時,內心難免感到失落。所謂山不轉路轉,我為了不讓這個計畫延宕,開始思考如何改變策略,想不到竟然也摸索出一套投資心法。

2015年,我以300萬元資金投資中信金,中途於2017年開始改採「波段價差」+「股利再投入」雙管齊下的投資策略後,時至2020年底,總資產(包含庫存股票的市值與現金存款)已成長至1,300萬元。

開始投資的前3年,資產增加的幅度有限,但是進入到第4年與第5年之後,突然感受到複利效果讓資金發揮連本帶利的成長威力,如同小雪球起先從山坡上往下滾時沒什麼感覺,幾年過後猛然一看這顆雪球已越滾越大。這過程就如同種植竹子一般,在剛開始的前幾年,竹子靜悄悄的在地底下,完全無法觀察出它的發育跡象,農夫只能耐心灌溉並期待它發芽。

持續4、5年之後,有一天它突然冒出頭,在短短不到2個月的時間內,以爆發性的速度成長到15公尺左右的高度,在體型穩固並成熟後,幾乎就不再長高,爾後將養分全部用來繁殖竹筍。

如果把300萬元資金從2015年持續投資在中信金直至2020年,這樣的投資成果究竟如何呢?中信金每年股利大約是在8 月的第一週入帳,因此我以過去期間每年8月的歷史月均價作為再投入的購買價格,並根據每年實際的股利政策為基礎來進行試算。

由於我是2015年9月以後購入,所以當年度並沒有參加除權,股利再投入的動作是從2016年開始。所有過程整理於下表,最終在2020年8月領完股利,並將其用來購買零成本股票後,預估將會有253.6張股票,這些張數股票若以2020年8月歷史月均價為基礎,所計算出來的股票約當市值為4,793,040元,詳細內容整理於下頁表格。2016年之後,雖然我每年還有再投入30~50萬元資金到投資帳戶裡,但1,300萬元的投資成效還是顯著大於4,793,040元。

▲2015年~2020年,買進中信金(2891)的績效(圖片來源:《波段存股法,讓我滾出千萬退休金》)

※ 本網站及作者所提供資訊僅供參考,投資人應自行承擔投資風險及投資結果。

作者簡介_江季芸

國立台灣大學國際企業研究所博士、銘傳大學企業管理學系助理教授。期盼能讓更多不知如何踏出儲蓄&理財第一步的人,學習以安全、穩健的方式進行投資,為自己建立被動收入系統、享有財富自主的人生。

本文摘自采實文化出版《波段存股法,讓我滾出千萬退休金》


更多今周刊文章
賺了一輩子的錢,卻存不到養老金?吳淡如:這檔股票閉著眼買,6年財富翻倍
上班族當沖5個月,工作都在看盤「心不在焉」!他慘輸87萬:航運、生技讓我存款都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