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是負責動物保護的官員,你該找誰開會? ──談動保議題為何需要科際整合(下)

作者:吳宗憲(動物當代思潮召集人、台南大學行政管理學系副教授)

從上篇當中,我們已經知道科際整合有利於動物保護政策,也知道科際整合可平衡官僚的武斷與倡議者的意識形態,還知道科際「三合一」學科的缺一不可。但該如何進行科際整合呢?

最簡單的是「多領域整合」:百家爭鳴

筆者依緊密程度,將科際整合分為「多領域(multi-disciplinarity)整合」、「跨領域(inter-disciplinarity)整合」及「跨科際(trans-disciplinarity)整合」三個層次,再根據不同層次,提出可能的策略方向。

其中最簡單的,或許是「多領域」的整合了。「多領域」是指從很多不同的學術領域來探討同一個問題。

例如,為了更完整呈現原住民族狩獵的政策議題,由錢永祥老師主編的《思想》期刊,最新一期便邀請不同領域的專家學者,從資源保育、野生動物保育行政、動物權倫理、法律學、原住民文化等領域,各自發表觀點,使該專輯成為一部動物保護議題的「多領域」的研究著作。

在多領域整合中,不同領域的學者專家,只要針對該議題提出自己專業的看法,百家爭鳴,不須額外再進一步的對話,也沒有形成共識的目的。這種模式的效果,主要在傳遞多元知識。

接著可以「跨領域整合」:發展新學科

如果再深入一點,則是「跨界領域整合」,指的是形成一個新的研究領域,本身涵蓋數個不同的既有學科範疇。

舉例來說,1950年逐漸形成的「文化研究」,就突破了既有學門的切割,橫跨哲學、政治學、心理學、文學、社會學,形成自己領域的精神分析、女性主義、後殖民論述、後現代主義……等,在這當中,動物保護議題,就如同女性、移民一樣,在文化研究中,也被視為一個受到主流價值壓迫、必須予以關注的議題。

在台灣,也已經組織了「文化研究學會」討論這樣的議題。

另外一個例子,則是近年來台灣也已興起的「科學、科技和社會(Science, Technology, and Society,簡稱STS)」研究。這個領域的研究,主要是希望能夠瞭解人類使用的各種科技,在具體社會情境中可能遭遇的問題,動物保護議題也在STS領域當中,找到自己的定位。

例如動物基因改造這項科技發展,究竟會對人類社會造成什麼樣的倫理困境,就是其研究的焦點。

簡單來說,「跨界領域整合」就是從既有的學科範圍中,尋找具有交集之處,以發展出新的學科領域或機構,各大學裡的研究中心,就是為了這個目的而發展出來的。

近幾年來,國內的動物保護學者,便曾試著在政治大學辦理的「第五屆發展研究年會」以及淡江大學辦理的「2017文化研究年會」中,形成這種動物保護「跨界領域整合」的論壇。

最真實、密切的「跨科際整合」:直面問題

至於整合得更密切的,或許是「跨科際整合」了。

這個層次,強調整合不同領域的研究者,面對真實世界的複雜問題,經由不同領域的科學訓練,來理解問題、陳述問題、將問題結構化、最終得以解決問題。

因此,我們可以發現,跨科際研究,除了多學科溝通的特性以外,還有面向真實政策問題的特質。這些問題大多是真實世界中,具有迫切性,且公眾所關心的議題。

在台灣,教育部曾經在2011-2015年實施「科學人文跨科際人才培育計畫」(簡稱SHS計畫),就是以「跨科際整合」為精神出發,希望能夠面對社會上重大且迫切的真實議題,站在專業學科知識的基礎上,進行跨域探究式學習。

在動物保護領域,筆者數年前所召集的「動物當代思潮論壇」,近來也針對動物保護領域中,大眾所關注的「動物虐待」、「流浪動物源頭管理」、「原住民族狩獵」以及「石虎保育」等實際政策案例,邀集不同領域的專家學者進行研商,達到「跨科際整合」的效果。

動保科際整合的由下往上策略:從民間,到政府

很顯然的,上述三種層次的整合難度,跨科際整合高於跨領域整合,再高於多領域整合。

對於缺乏行政資源的民間或學界來說,若欲建構起自發性的整合模式,由下而上的整合策略,應該是較具可行性的。

首先,在「多領域整合」的層次,為了能夠爭取民眾在資源上的支持,學術界的動保科際整合者,可以先廣邀具有知名度的動物保護學者專家,就民眾最關切的議題,模仿”TED Talks: ideas worth spreading”進行短講,予以錄影再放置專屬網頁上,並聯合媒體進行宣傳。

短講議題可多元,不排斥觀念上的相互衝突,如此可吸引動物保護關切者共同參與,也可透過講座的辦理分攤整合的行政成本。

之後,在「跨領域整合」上,一開始並不需懷抱立即成立學術組織的高度期待,但希望透過動物保護知識資料庫的逐漸建立,期使參與其中的學者專家形成嶄新的觀點,促成渠等回到各自的學術領域產生對話,爭取各自領域在動物保護議題上的研究資源,才有利於下個階段的整合。

至於學術圈自發的「跨科際整合」,為了爭取資源,不宜好高騖遠,可由民眾所關切的熱門議題開始。

事實上,筆者所組織的「動物當代思潮」的運作模式,就是這樣的作法。

動保科際整合的由上往下策略:從政府,到民間

相反地,如果由政府主導動物保護議題的科際整合,可以採取由上往下的策略。

因政府擁有行政資源,自然可以從跨科際整合做起,編列預算,針對當前政府棘手的動物保護問題,主導進行跨科際的研究。

在各領域研究者相互熟悉之後,再成立動物保護基金會,逐漸將進行跨科際研究的各領域學者組織起來,形成動物保護政策的智庫,最後,再將智庫產生的動物保護知識,組織學校老師們,透過共同備課,組織教材,進行動物保護教育的宣導。

當代動物思潮論壇,在拮据的經費下,邀集了各大學關切各領域的動物保護學者專家,針對許多不同的議題,展開了跨領域的對話;也感謝奇摩新聞專欄等媒體平台,協助專家學者刊登專論。

其實,國內許多動物保護組織,更早就扮演起零星的科際整合的角色,對此,政府或許可以協助不同組織整合資源,或許可以更快速地完成由上往下的科際整合。

「動物當代思潮」,跨域討論各項動物保護議題,並與國外經驗相互檢證反省,期使台灣「動物保護學」能持續成熟茁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