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公正度不足? 學者籲慎寫即時新聞

世新大學知識經濟發展研究院日前公布2015台灣媒體風雲排行榜,多家媒體獲得民眾支持,分別在最優質、最公正客觀、最能提供新聞資訊等指標中名列前茅,但學者從相關數據中發現,最受民眾喜愛的報紙或電視台,即使在「公正客觀」指標仍榜上有名,但支持率卻大幅減半,甚至更低。學者呼籲國內媒體應該更深入了解受眾需求,而不是一昧地提供即時但欠缺查證的新聞。 2015媒體風雲排行榜揭曉,有的媒體深獲國人支持,但一被問及「公正客觀」程度,認同的比率卻從原先2到4成多的支持度,下滑到1成多以下,唯獨公共電視台出現公正客觀指標度高於支持度的情況。 ◎新聞搶即時 不查證易出錯 台灣大學新聞研究所教授王泰俐指出,現在眾家媒體都在搶發「即時新聞」,但是這部分出錯率極高,易使新聞媒體的專業度遭受質疑。王泰俐:『(原音)不管是哪一個網路報都在搶「即時新聞」,可是就會變成經常流於某一個名人、達人,在他的臉書上公布了任何訊息之後,我們就立刻發到即時訊息裡面了,但是過沒有幾分鐘又有一個更正版,因為這個名人又在他的FB上,又否認了上述即時新聞的消息,所以即時新聞本來是電視新聞最容易出錯的部分,但是現在報紙的網路版都推出這個即時新聞。』 她強調,現在很多報紙推出的網路即時新聞,都非常受到網友歡迎,但長久來看,這到底是票房「靈藥」還是「毒藥」有待觀察。另一方面,「即時新聞」若形成一種常態,將容易遭有心人士操控。王泰俐:『(原音)因為很多時候現在有很多名人也很了解新聞運作的模式,那他們在FB上,單方面的釋放了一些訊息,然後手機就關機了,你怎麼樣都找不到,所以也沒有辦法取得他的回應,那在這樣的情況之下,你還是要發即時新聞,可是這樣不就是變成一種沒有查證的單向的宣傳或傳播了嗎?』 台灣藝術大學廣播電視學系教授賴祥蔚則表示,還是有很多人不愛聽八卦,重視報導的真實性,所以媒體應當進一步了解受眾的需求,才能獲得大眾信賴。他也提及「兒童傳播權」的概念,指出許多媒體所產製的新聞內容,彷彿「柔性虐童」,非常不適合兒童收看。賴祥蔚:『(原音)有的孩童被虐待,那你給孩子看這種很糟糕的媒體環境,這不是虐童嗎?我去一家餐廳吃飯,看到那個爸媽帶小孩吃飯,就在看電視新聞,大概國小一、二年級,他在旁邊講,不要再看電視了,看了很討厭,小朋友對電視新聞是這樣的態度,我們到底要給兒童什麼樣的環境,我覺得這是可以思考的。』 ◎提供優質內容 閱聽眾看得見 世新大學新聞學系教授鍾起惠指出,國人觀看公視的頻率雖然不高,但卻肯定它的優質性和客觀度,這代表有深度、有品質才能走得長久。鍾起惠:『(原音)我們現在很清楚地知道,當多媒體的環境形成的時候,事實上內容的深度、優質或者客觀、公正才是讓它可以持久,也就是這些的指標,最後加在一起會變成一個叫做「媒介公信力」的指標,或者是所謂的「社會影響力」的指標,這樣的指標他會出現,他會出現的前提是來自於它的內容能不能持續的去證明,或是被觀眾去相信它是有深度的或者是優質的。』 賴祥蔚表示,認為公視好的人比實際看的人多,但如果真的覺得公視好,就應該多收看。王泰俐則建議公視應該想辦法提高能見度。王泰俐:『(原音)確實公視在社會的影響力上面,還是要再多多的加油啦,有很多優質的不管是新聞或是節目,應該透過新媒體讓更多民眾看到你,而不是只在印象分數裡面來呈現。』 鍾起惠指出,現在包括報紙、廣播、電視、雜誌等媒體都已被網路取代,網路已集結這4種媒體;只不過,有項研究顯示,7成以上的網路新聞還是來自於這4種媒體,因此,當網路作為匯流媒體,閱聽人的主動性提高後,眾家媒體就更應該提供民眾具優質、深度且查證過的新聞資訊,而不是反其道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