孵第三家油商 政府別成障礙者

中國時報【王玉樹╱特稿】 多年前一個餐會上,記者跟當時的經濟部長施顏祥同桌,聊到油品開放問題,表達了認為政府對國內第三家油商成立,可以在法令上稅賦上更積極一點的觀點,記得當時施反丟一句:「那你去做啊。」竟然把球推回給沒公權力的記者身上,令人傻眼。 1987年台塑正式加入國內供油行列後,算是打破中油「只此一家」獨霸局面,但台灣油品至此也就是由兩家掌握,獨占變成寡占。你漲價,我跟進,你跌價,我也跟進,漲幅保證一模一樣。雖然國內確實曾在2002年短暫出現過第三家油商「埃索」,但在兩個老大哥夾殺下,一年多就黯然退出市場。 終於在11年前,公平會在民意壓力下,以連續20次共同漲價涉及「聯合行為」,開罰兩家業者600萬罰鍰。後來雖被最高行政法院撤銷,但凸顯的是國內油價就是兩家說了算事實。 過去高油價時代,政府為了照顧民生對油價實施「緩漲」機制,壓低了國內油價,多少是讓國外業者缺乏進入市場的誘因。但是現在浮動油價已經完全照機制走,低油價時候,把油賣到國外也已不見得比國內好賺,從最近台塑頻出招回頭搶國內市場就可得知。 在中油台塑已經盤據國內通路多年下,新進業者進來也絕對不容易。但政府應該先給相對弱勢業者一個起碼公平開始的環境,不要自己成為障礙者。拿掉超高的戰備儲油門檻,是政府可以做的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