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計責任,男女觀點不同

家計責任,男女觀點不同

財務問題,是無可避免的現實壓力,當這壓力成為心頭重擔,自然成為引發心理疾病的根源之一。

當今的社會文化中,仍然是以男性為家庭的主要經濟來源,因此,金錢壓力深深影響著男性健康。今年美國社會學學會舉辦的年會中,便有學者指出,當今的男性仍在社會文化的影響下,期許自己的薪水要比另一半高。但是,這種期待,對於心理健康卻是有害無益。

根據學者分析1997年至2011年的研究資料,發現當男性負擔家計的比重逐年增高時,其生理與心理健康的指數便隨之下滑;身心狀況最糟的男性,往往是家中唯一的經濟支柱;夫妻薪水差距不大的男性,與家庭經濟負擔重的男性,兩者的平均身心健康指數有3.5%~5%的差距。

有意思的是,反觀女性,收入多寡並不太影響女性的生理機能,不過,如果女性賺得比先生多時,其心理狀態反而趨向更健康、更快樂。

學者分析,傳統觀念的洗禮下,男性會很自然地把負擔家計視為責任義務,也會憂心要如何維持家庭經濟,以及外人的看法。但是女性不然,女性比較會把負擔家計視為一種機會或選擇,因此,當女性可以分擔家計,就是一種成就,而且也不會有需要維持家庭經濟水準的壓力。

整體而言,女性分擔家計,對兩性的身心健康都有正面的影響,因此,學者建議家庭伴侶最好能夠一起分擔家計。

另一個關心的族群是大學生。

一份針對大一新生的英國研究,利用不同時間點進行四次調查,發現大學生的金錢壓力,最容易引發焦慮、憂鬱症狀,以及酒精依賴。

照理說,大學階段是影響個體獨立自主、型塑未來生活藍圖的關鍵時期,所以,有經濟壓力的大學生出現上述症狀時,往往會更難維持學業與兼職,進而造成財務更加惡化、心理壓力更增、症狀加劇…,不斷地惡性循環下去。

研究也發現,曾經因為經濟因素而考慮輟學的大學生,金錢壓力所造成的心理影響會持續許多年,甚至他們的心理健康惡化狀況,也會是嚴重的。

研究學者建議,如果要幫助這些大學生,經濟協助或是心理專業的單方介入,效果有限,最好能夠雙管齊下,會是比較好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