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跛行!髖關節脫臼易致長短腳

先天性髖關節脫臼的發生率約0.1%,女寶寶因荷爾蒙的關係,發生機率是男寶寶的7倍。

「孩子的走路姿勢怎麼一跛一跛的?」寶寶在學走路階段難免會跌跌撞撞,但若有嚴重性跛行甚至肌肉無力的情況,恐是「先天性髖關節脫臼」,導致寶寶關節鬆脫,應盡早矯正治療,以免造成長短腳,甚至導致股骨萎縮、骨盤傾斜,最後需考慮做人工髖關節置換手術。


胎位不正!寶寶易先天性髖關節脫臼
先天性髖關節脫臼的發生率約0.1%,比例不算低,通常是因胎兒在媽媽肚子裡長時間屈著小小的身體、胎位不正所致,而受到女性荷爾蒙的影響,女寶寶的發生機率是男寶寶的7倍之多,易影響日後的發育健康。但寶寶出生後,因骨骼柔軟、尚未發育成熟,多數家長或經驗不足的醫師不易在初期就察覺孩子的骨骼異常。
嘉義基督教醫院小兒骨科陳俊和醫師表示,近半年來在嘉義地區的新生兒就有3例髖關節脫臼的新生兒,以現在出生率下降的情形來看,新生兒髖關節脫臼的比例並不算低。以往都是醫師利用徒手方法來進行新生兒髖關節脫臼的篩檢,但由於大臀肌肉層比較厚,加深檢查的困難度,或檢查時髖臼部位只是發育不良,到後來才發生脫臼等等因素,很容易造成「偽陰性」的誤診。有很多寶寶一直到開始學走路時才發現有異常,或是無法正常站立才去找醫師做進一步檢查。
髖關節脫臼礙發育 早期篩檢縮短治療期
陳俊和醫師提醒,寶寶在6個月大以前因股骨頭尚未骨化,都可以利用超音波來進行新生兒髖關節脫臼篩檢,6個月大以上的寶寶則採用X光來進行檢查。


新生兒髖關節的脫臼,若沒有早期發現治療,往後也很容易變成長短腿,或是肌肉無法正常使力而跛行。不過現在小兒骨科也都能針對不同年齡層有髖關節脫臼的兒童進行矯正治療,家長不需太擔心。
治療髖關節脫臼 年齡大小差異大
陳俊和醫師指出,寶寶若在6個月大以前發現有髖關節脫臼情形,只要以吊帶固定即可慢慢矯正,若是發現時寶寶已超過6個月大以上,必須讓寶寶在麻醉後以徒手復位方式將脫臼關節復位,再以石膏固定,並且每隔6週換石膏,約1至2次,拆除石膏後仍須利用開腿支架來固定3至6個月,相當費時,不僅寶寶會不舒服,家長也要多費心。
若是已經開始學習走路時才發現髖關節脫臼的幼兒,則必須透過開刀治療,相對花費和風險也較大,因此,「髖關節脫臼」還是要早期篩檢,愈早發現,愈早治療,效果也會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