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愛做「抓耙子」 金山社區老人樂做手工

就愛做「抓耙子」 金山社區老人樂做手工

有道是家有一老,如有一寶,高雄燕巢金山社區就把老人家當成寶,而且個個手藝不凡,為了招待遊客,體驗農村文化,千歲團的成員最近就樂得「做抓,耙子」,一邊傳承台語文化,一邊做手工,忙得不亦樂乎。

金山社區10多位老人家,自動分工合作,有人砍竹子、有人劈竹片、還有人拿著柴刀,用心修掉屑屑、磨平,這個千歲團的成員,年紀最大的已經87歲,拿刀劈竹片的身手,一樣很靈活,大家閒閒沒事做,就來「做抓耙子」。

記者:「你們大家都很愛做抓耙子。」

燕巢金山社區居民林甲:「哈哈對對對,他專門做抓耙子的,不這樣做的話不快樂啦,你如果一個人自己坐著,怕會變痴呆。」

聽到記者說「做抓耙子」,老人家不但沒生氣,反而笑開懷,原來,台語的「抓耙子」有2種解釋,不是告密者,就是指抓癢的工具。

燕巢金山社區居民陳喜雄:「用來抓背部彎彎的抓背用,還有一種是胡亂告密有的沒的。」

燕巢金山社區居民許清雄vs.記者:「(他做抓耙子)我不會啦,那種抓耙子是小混混才做抓耙子,(但是你現在做抓耙子很開心哦?),這種抓耙子跟

說說笑笑,傳承台語文化,而且老人家做的,真的是「抓耙子」,磨好的竹片,加上啤酒瓶蓋,釘牢後,就可以拿來抓癢。

燕巢金山社區理事長王雅珍:「我們就請長輩說,你有竹子,我們就一起拿來這裡做手工,大家一起和樂融融,又培養感情嘻嘻哈哈,心情多好啊。」

燕巢金山社區的人口只有500多人,光是老人家就佔了一半以上,這一根「抓耙子」,純手工製作的小道具,不只讓老人家有被需要的溫暖,也緊緊凝聚了金山社區的情感。(民視新聞黃美慧、陳家祥高雄市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