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愛揪團

就是愛揪團

揪團充滿驚奇,人員組成、參與人數和團的延續期間(包含兩年、四年、十年…),常在主揪者的意料之外。認識不同背景的參與者、引導參與者溶入和享受,開拓主揪的思考和視野。另外,把大家揪在一起從事共同興趣,看到參與者有所獲得和喜悅,往往帶給主揪揪下去的動力,也帶來生活重心和意義。

揪,按下互動的開關

安平夜跑的主揪之一黃茂森笑說揪團動機:「是看到員林夜跑的新聞,就想:『臺南也可以來辦一個!』」

黃茂森說,有的傳統社團會讓人背負社費及人情壓力,在這裡,「堅持夜跑免報名、免收費」,跑友可視個人時間自由參加。沒想到還曾來了上千人,參與的年齡層也愈來愈廣,「本來多是三十到五十歲,現在幾乎變全民運動!」

「像爸媽帶小朋友一起來,可以增加感情,不同家庭互相認識,還有共同教養的效果。」「跑友在夜跑時段以外,也會自己聚會!」談起大家跑上癮、跑出感情,黃茂森難掩興奮。

宅貓則顯得生怯緊張,其實他擔任桌遊團主揪十年了,是小有名氣的玩家。

在網路揪團前,宅貓邀過老友,卻發現,可能是因為交情才來,玩得有點勉強…。

「身邊沒人對桌遊有興趣,於是試著上網揪人。」揪過與平常生活圈迥異的玩家:玩個段落就得返家育兒的家庭主婦、夜夜爆肝的工程師、青澀學生…。

自覺瘋電玩且不擅人際的宅貓,當了主揪後,開始學習向各種人分享、教學和對話,揪團堪稱是他嶄新的人際體驗。

小熊一樣自認不擅與人相處溝通:「把想法化做話語準確地講出來,很困難,免不了愈說愈心虛。」擔任讀書會主揪的她,覺得發言、引導充滿挑戰;她透過討論書籍,漸漸和參與者成為能分享人生經驗的朋友。

小熊破除了從前的自我設限:「原本以為自己的人際交往有困難,也以為自己

不需要朋友。」因為揪團,她發現並懂得享受與人相聚的美好。

出去玩戶外生活,分享協會裡的揪,也有類似的美好。「都市裡每間屋子都很近,可是彼此不往來;山林裡每戶距離都很遠,但互通訊息、互相幫助,我們就是把一群忙碌又疏離的都市人揪到深山,重新感受人情味!」雲天如是說。

雲天的初始動機「只是想找十幾個人每個月輪流揪團出去玩」,每個人是主揪,也是參與者。於是,許多後來的參與者,也成為主揪,玩的地區和方式、接觸的山林議題愈來愈多元,乾脆成立正式組織,邁向一邊玩一邊教育,還有,一起做公益。

揪,讓我們認真生活

揪團,有資訊與資源共享,有人性認真、美善、樂於付出的一面。

參與者和主揪經常互相協助,讓活動進行更順利圓滿。小熊讀書會的點心飲料「都是大家甘心樂意提供」;而安平夜跑的參與者,有跑友,還有服務志工:各自分配好責任與位置,維持交通、提送補給品、身體檢查、帶暖身收操…;黃茂森則是統籌庶務、幫跑友團購運動用品。

揪吃喝團的小酥,總細心列出餐廳特色和針對特殊體質的飲食提醒。小酥不負責打點交通,但自然而然地,和參與者互相載對方或共乘,由於許多揪在夜晚,除了減省交通費和等公車的時間,也給予彼此同在感和安全感。

每次揪團前的流程安排、場勘、發布通知,以及活動過程,也仰賴主揪的經驗、專業、促進揪團的熱忱和無私分享的精神。

宅貓有個房間專門收藏與保養各式桌遊,他會考量當次揪來的玩家接觸桌遊的程度,決定遊戲款,調整遊戲節奏,適時提點、引導玩家。看到玩家漸漸能掌握樂趣,宅貓心裡很有成就感。

雲天笑說:「其實主揪擁有最多的應該是又累又操啦。」曾為了帶參與者到特定地點溯溪,為了認識與溶入當地,得先培訓當地人取得溯溪導覽的正式資格;到雪地淨山前,帶參與者接受體力、登山安全與心理素質的訓練;行前通知要寫得仔細,包括宗教禁忌、動植物辨識,以及自保策略…。

「我們也戲稱是『出去操』~」雲天曾揪網友幫忙重建山中草厝,走古道,把建材、設備背上山,「大家累得可開心了!」

一樣累人的還有寶島淨鄉團,他們經常出任務到烈日下的海岸彎腰撿垃圾。事前的文宣製作和訊息發布是重要工序,如何吸引目標對象來參加,讓人在其中產生價值感和意義感,在心中深植愛護海洋的念頭⋯,種種思考不時占據主揪林藝的心思。所幸開團至今還未有「網路萬人響應,一人到場」的窘境,活動辦在北部,有從屏東出發的參與者;在墾丁,有人老遠從新竹過去,不是順便,只為淨灘。林藝因此常說:「最美的是守護環境的心。」

人有著與人互動和付出的需求,集結起來呈現的力量,令主揪們很是訝異。

揪團似乎沒有摻雜什麼名利和權力,過程本身就是收穫:交到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創造樂趣、實踐理想的生活;在付出中,能感受到自我成長與自我實現,感受互動過程的喜悅和正向回饋。

揪,讓人學習面對差異

主揪們都提到:「網路揪團的力量真的很強大!」但,揪團也會因各自忙於工作、家庭,因投入程度、互動方式或價值觀而有了變化,聚散分合,從不因連結工具有所不同,揪在一起,讓人看見心的差異和距離。

揪團最常見的人際症狀應屬「爽約」。對宅貓來說,遲到或缺席都會影響遊戲進行,以前常空等待,後來為了尊重守約者,「就請來晚的在旁邊等下一輪。」宅貓最近只揪熟人,他認為變熟的首要條件是不隨便爽約。

難免的還有尷尬、緊張和爭執。黃茂森提到,曾有共同主揪企圖在跑友不知情的狀況下,用跑友個資牟利。此舉與其他主揪理念扞格,再三討論仍兜不攏,只好請其離團。

觸及政治、信仰、性別等議題,也會意見不合。在小熊讀書會裡,若因此氣氛僵結,最後大都是有默契地轉移話題,或由小熊招呼大家用點心帶過。

有些尷尬,或許只能依靠時空帶過了。宅貓曾赫見某位玩家上社會新聞,且發現其話語人前人後有所矛盾,令人摸不著真假虛實,對其觀感和信任感不得不悄悄變質,「是不會特別提防⋯但就覺得怪怪的…;不過後來都忙,也不太有機會見到。」

小酥因為食安問題爆發後,就不再揪團四處吃喝。最近她剛成家,只願吃得安心健康,嘗試揪原本吃喝團的參與者買菜,不過,彼此對食安看法不一,並不順利。

林藝正在學習與共同主揪磨合理念,例如團體形象與未來定位(工作室或NGO)、公益與引入商業的比例等。持續揪團、延續情誼,是她目前最想做好的,也是最大的課題。大學畢業三年的她,坦言一面探索自身生涯和穩定生活,一面思考團務,感到難以兼顧。

如何看待某些共同主揪遲到、不回應?清楚彼此的投入程度,有默契地分工合作?「我們已經是朋友了啊~」林藝的語氣裡有艱難,也有期許,望友情和共同主揪的角色責任,有朝一日能兩全。

從網路上的陌生帳號,變成長久的知心之交

主揪們逐漸理解每個人想法不同,學習接納聚散自有時機,對於有些事、某些人,點到為止,不願多評論或批判,更重要的是珍惜興趣與理念相同,且願意回應的人,一起練習互動與前進。

藉著揪團,主揪與擁有共同興趣的人相會,因著相會與互動,更深化了興趣和投入程度。主揪也許不會對參與者或共同主揪的個人生活瞭若指掌,但深知彼此不是網路上的陌生帳號,他們是同好、夥伴,也是朋友;看見當初螢幕後的每一張臉孔、每一顆心,也看見自己,期待面對面相聚,建立、掌握與延續關係的一份心意。

*本篇文章由《張老師月刊》授權報導,未經同意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