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社論》川普北京行 凸顯中美經貿邁入新時代

工商時報【主筆室】 美國總統川普11月9日赴北京進行「國事+訪問」,與中國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舉行雙邊會談,兩人同意在北韓問題不再重複過去失敗的處理方法,也同意全面執行聯合國安理會相關決議;同時兩人共同見證中美企業簽署金額超過2535億美元的經貿合約,其金額創中美經貿合約的新高紀錄。 相對於今年4月在美國佛羅里達海湖莊園舉行的高峰會談召開的「習川會」被定位為「非正式訪問」的「破冰會晤」,川普北京行被定位為「國事+訪問」,除了凸顯外交禮儀中最高級別的接待之外,也表現出中美兩國領導人高度重視深入交流、增進理解,以及繼續穩定中美關係的政治意願。 對台灣而言,除了關心習川會是否提及一中與台灣等政治議題外,更應該注意川普北京行所凸顯中美經貿合作的發展趨勢。 整體而言,川普北京行除了確保中美雙方在朝鮮問題上繼續保持既有共識,促使中國更嚴格執行聯合國涉朝制裁決議之外,更關注美中龐大貿易逆差問題。但相較於過去曾經表示美國「一直被不公平對待,許多年來跟中共進行了可怕的貿易」,此次川普在兩國企業家簽署經貿合約的活動致詞時,雖然提及中方貿易不公平舉措等問題,但是卻又說,「但我不怪中國。誰能責怪一個為了公民利益而占他國便宜的國家呢?我肯定中國。」顯示此行除了增強雙方領導人的友誼之外,更具有促進中美經貿關係邁進新時代的意義。 這樣的轉折,無非因為自4月間習川會啟動「百日計畫」以來,中美雙方完成了多項合作協定,特別是中國已允許進口美國牛肉;允許在華外資全資金融服務公司提供信用評級服務;允許美國全資電子支付服務供應商申請許可證,實現全面和及時的市場准入;向美方兩家合格的金融機構頒發中國銀行間債券市場承銷牌照,以及結算代理人業務資格等,讓原本充滿不確定性的中美經貿關係獲得穩定的發展基礎。 如今,川普訪華期間,美國商務部長羅斯率領由28位美國企業CEO所組成的貿易代表團同時訪華,兩國元首共同見證了包含34個合作項目的經貿合約,涉及能源、農業、化工、環保、醫藥、基礎設施、智慧城市等廣泛領域的商業合同和雙向投資協議的簽署,兩國簽署協議總金額達2535億美元,相當於2016年全年中美貿易總額的一半,尤其凸顯出中美雙方都力求改變政策,以控管分歧,並擴大經貿合作。特別是下列三項趨勢,值得重視: 第一,就34個合作項目的經貿合約觀察,金額最大的是中國國家能源投資集團與美國西維吉尼亞州宣佈簽署框架協議,對後者頁岩氣、電力和化工生產專案投資837億美元,這是西維吉尼亞州有史以來吸引的最大一筆投資。 中國國家能源投資集團也和卡特彼勒簽署五年的戰略合作框架協定。此外,中國投資430億美元在阿拉斯加州開發液化天然氣,顯示著中美能源合作是雙邊經貿合作的重點。 第二,中方在與美方談判時,一向要求美方切實放寬對中國的高技術產品出口管制,公平對待赴美投資中國公司。如今,34個合作項目的經貿合約中有幾項合作協議似乎反映出未來川普可能改變對中國的高技術產品出口管制。例如,高通與小米、OPPO和vivo簽署諒解備忘錄,未來三年間將向高通採購價值總計不低於120億美元的零組件,以及中國投資有限責任公司與高盛集團共同成立預計規模50億美元的「中美製造業合作基金」,預計投入智慧製造領域,都顯示未來美國可能改變政策,強化與中國在高科技產業的合作。未來是否影響台美合作,值得注意。 第三,根據中國外交部公佈的新聞通稿顯示:中方按照自己擴大開放的時間表和路線圖,將大幅度放寬金融業,包括銀行業、證券基金業和保險業的市場准入,並逐步適當降低汽車關稅。在2018年6月前在自貿試驗區範圍內開展放開專用車和新能源汽車外資股比限制試點工作。對乾玉米酒糟在進口環節和國內環節實施相同的增值稅政策,恢復免徵進口環節增值稅等政策,都在向川普展現「中國開放的大門不會關閉,只會越開越大」。 特別是依據十九大報告「推動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一節中有關「實行高水準的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政策,全面實行准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管理制度,大幅度放寬市場准入,擴大服務業對外開放,保護外商投資合法權益。」規定,未來大陸將擴大開放服務貿易市場,其對台商在大陸市場發展之影響,實值得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