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社論》新台幣升值是全球現象

工商時報【主筆室】 新台幣兌美元匯率強勢上漲,創下2013年11月以來,50個月的新高價,市場評論家多稱這是彭淮南總裁即將結束任期,待退倒數計時,而繼任人選至今尚未確認所造成的空窗期,吸引投機客炒作升值。 「家裡沒大人」是一個有趣的說法,但是外匯市場的實際狀況卻不能如此簡單的概述,新台幣兌美元匯率的升值是全世界資金挪移的集體現象,如果拿台灣往來密切的鄰國相比較,新台幣兌日圓過去一年上下幅度僅7%,在1元新台幣兌換0.26至0.28日圓的區間遊走,過去一個月、三個月、六個月的升貶幅度都在1%上下。韓元兌新台幣也維持在36、37韓元兌新台幣1元上下。 與台灣經貿往來最密切的大陸,新台幣兌人民幣匯率過去一年持平,過去九個月則從去年四月底的4.34,貶值到本周的4.59,新台幣兌人民幣的貶值幅度達到5.7%。最近幾周人民幣的中間價不斷大幅度上調,大陸人民銀行顯然想要藉由美元貶值的大趨勢,爭取人民幣匯率波動的空間。 如果我們再加上英鎊升值到脫歐公投之後的新高點、歐元兌美元升值來到三年新高,就可以確認這一波升值不是新台幣獨有的現象,而是全球各主要貨幣同時對美元升值的一環,因素不在彭淮南卸任,而是川普稅改法案通過之後,市場算出美國聯邦債務將因此巨幅增長,在已經非常沉重的還本付息負擔的情況下,聯準會無力拉升美元利率的事實。 原本市場預期美國是結束QE、引導全球升息的領頭羊,但是在稅改方案通過之後,金融市場赫然發現,在沉重的聯邦債務負擔之下,美國能夠升息的空間明顯被壓縮,反而是歐洲、日本、以及已經進行一年多宏觀審慎政策的中國,升息的速度可能超越美國。現任聯準會主席葉倫設定的升息目標,有可能在新任聯準會主席鮑爾在二月接任之後被微調,甚至放緩。 美國聯邦債務餘額在去年九月突破20兆美元,而且以驚人的速度上揚,元月中旬,美國財政部公布去年第四季的財政赤字,單季竟然高達2,250億美元,年增幅度高達7%,雖然經濟復甦讓政府收入增加了4%,但是國防、退休金等福利支出、以及災難補助等,讓單季支出來到9,945億美元,三個月就花掉將近一兆美元,川普的共和黨政府堪稱史上最會花錢的政府。 美國國會預算辦公室原本估算今年的財政赤字增加6,890億美元,但是在計算川普慷慨支出,以及降稅法案造成的財政缺口之後,今年的財政赤字將會突破1兆美元。國會預算辦公室的估算是,原本6,890億元的聯邦預算赤字,加上元月份共和民主兩黨為了避免政府關門,所達成的1,000億美元新增支出協議,加上稅改效應(計算經濟成長刺激增加的稅收、以及降稅的稅損後的淨額)增加的赤字2,450億美元,今年的聯邦財政赤字將會新增1.034兆美元。這不僅是史無前例的赤字餘額,而且未來九年、一直到2027年,每年新增債務都會在一兆美元以上。 紐約聯準會總裁杜德利(William Dudley)擔憂債務暴增的警訊,說大減企業與個人所得稅,短期刺激經濟成長,但是「畢竟,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降稅法案會造成長期沉重的財政負擔,特別是在大量的戰後嬰兒潮退休帶來龐大的福利支出壓力之下,政府稅收大減,是對經濟穩定發展的嚴重威脅。 杜德利的警語,跟兩個月前葉倫的說法相近,葉倫說聯邦債務「會使我們夜不成眠」(should keep people awake at night),不過,葉倫即將在二月卸任,杜德利也將在六月退休,他們的警語,淹沒在股市狂歡的音樂中。 金融市場在計算美國聯邦政府沉重的債務負擔之後,了解到一個簡單的事實,只要通貨膨脹不失控,鮑爾接任之後的聯準會可能會放緩升息的速度,相對上,德國在兩年前達到財政盈餘,整個歐元區結束QE的政策空間比美國還大,歐洲央行官員已經宣稱可以在今年九月之後一步到位結束QE;中國人民銀行持續緊盯金融系統風險,宏觀審慎的調控力度高;而日本央行也開始減緩購債的速度,世界各主要經濟體都與美國方向相反,這才是美元疲弱的基本面因素。 雖然是全球一致的大勢,但是新台幣升值帶來的衝擊仍然是央行不可輕忽的課題,電子業與機械業每次遇到大幅升值都會出現匯損,每次都會出現幾家受到重創的公司;金融業雖然理論上是匯率升值的受益者,但是我們保險業這幾年大量投資海外債券,去年前11個月壽險業的淨匯兌損失已經超過1,600億元,十一月底外匯價格變動準備金僅剩下259億元,如果央行不給予特別的調控,光是壽險業為了避險所造成的匯率波動,就難以想像。 面對全球貨幣兌美元升值的集體趨勢,央行、各金融機構與上市公司都不能等閒視之,更不能期待央行總裁一人可以扭轉全球的趨勢,大家必須步步緊盯國際資金流動的趨勢,央行仍需出手緩和升值的速度,各上市公司也必須強化因應匯率波動的保護措施,強化與國際市場連結,精準估算美元波動的可能狀況,都是不可輕忽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