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指數冷冰冰 數字被操控、美化?

幸福指數冷冰冰 數字被操控、美化?

政府公布一年一度的國民幸福指數,台灣在37個先進國家當中排名第18名,算是中段班的成績,但這項結果卻引發各界批評聲浪,認為這只是馬總統想要用冷冰冰的數字說服民眾很幸福,結果卻讓民眾再次感受他的無能,統計數字能不能被操控?調查結果能不能被美化?請看財經火線專題報導。

台灣的國民幸福指數包括居住條件、所得與財富、主觀幸福感等11項指標,是主計總處依照OECD的美好生活指數架構完成統計,既然這是一套國際通用的指標,為什麼調查結果和台灣民眾感受卻有這麼大的落差?關鍵可能出在調查單位想要操控結果!

台經院研究員高仁山:「問卷操作,在質化上是可以一定程度操作的,如果我灑問卷,我把他灑在信義區和灑在萬華區,兩邊收回來的問卷,必然是不大一樣的結果。」

台灣大學社工系教授林萬億:「硬要找到我們的位置,所以我們用他的11個指標的細項,自己去蒐集指標,把它套在裡面,然後比對,就出現在統計上,去操作定義,比如生活滿意度。」

以滿分10分的生活滿意度為例,2012年台灣民眾只給出不及格的5.26分,2013年大幅躍升為6.32分,2014年再進步,背後原因竟然是引用的資料來源不同,從主計總處變成了中央研究院。

台灣大學社工系教授林萬億:「生活滿意度調查,國際上是有標準的問卷,如果用那個標準化問卷作調查,你會有客觀的,但如果用各國自己的,比方說,這次他(主計總處)用中研院的調查,這些調查資料其實是不標準化的,所以你可以選擇有利自己的,塞進去。」

另一種作法是針對表現不理想的項目,直接抽換掉,比如2012年曾經調查,家庭收入不夠日常開銷的比率,結果用二分法,認為非常困難、有困難和有一點困難的比例,總計是50.57%;認為非常容易、容易和還算容易的比例總計是49.43%,顯示一半以上的家庭,要靠收入來維持日常開銷是困難的,結果這項調查卻被取消了,學者認為,這突顯台灣經濟不好,缺乏幸福感的現實面。

台經院研究員高仁山:「台灣人都在忙著賺錢,都沒有在過好的生活,是什麼理由讓台灣人一定要拚命去討生活?是不是因為經濟不好?」

幸福,是主觀感受!同樣的台灣在地美食,從不同角度,就有不同看法。

台科大講座教授盧希鵬:「我每次從國外回台灣,覺得台灣蠻幸福的,因為用3元美金,100元新台幣,就可以吃到衛生美味的國民餐。」

台經院研究員高仁山:「吃個東西、買個飲料,多多少少還是有在食安上的疑慮,特別是有老人、有小孩的話。」

幸不幸福可以有不同的統計方法,但別讓官方版的幸福指數和民眾的幸福感受脫節,最後民眾只能自求多福。(民視新聞綜合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