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鐵志:未來五年 香港衝突會愈來愈激烈
中國大陸政府推動本位意識的洗腦課程,引起港民大規模的街頭抗議,但10日早上的立法會選舉結果,卻沒有明顯反映民意。長期觀察兩岸政治文化的作家張鐵志認為,雖然政治上的格局還沒出現大變化,但香港的民意沸騰,未來五年的衝突只會愈來愈激烈。
反國教遊行:香港人的焦慮爆發點
針對香港近十萬人的「反國教大遊行」,張鐵志認為,這絕不是單一事件,而是香港人民長久以來的焦慮爆發點。事實上,從今年初開始,香港就出現一波又一波動輒上萬人的抗議行動,反國教只是反映出香港人深層焦慮的最大高峰。他表示,自由與法治的核心價值,因為中國的壓制而逐漸流失,而教育正好是所有價值認同的核心,所以引起廣大回響。
張鐵志指出,過去十年香港就開始民主化運動,並試圖建立本土認同、尋找港人意識。但在爭取獨立自由精神的過程中,中國的影響卻越來越明顯:政治上,讓香港人自己管理自己的「一國兩制」做不到;教育上,現在中共也想把那套洗腦教育搬進香港。這讓香港民眾難以接受,也因此今年的民調顯示,香港人對於中國的認同,創回歸以來的最低點。
然而,反國教運動後,立法會選舉結果也出爐,原本被認為有利選情的泛民主派並未取得相對優勢。張鐵志表示,選舉本來就不見得反應民意,而是很多遊戲規則的組合,包括配票或分裂問題,這些都是影響選舉結果的主因。同時,這次選舉確保了泛民主派的關鍵少數地位,且從這次大幅提升的投票率來看,香港人民對政治更加關心。
香港人的危機意識 值得台灣學習
而香港對中國持續不斷的抗爭經驗,張鐵志認為是台灣很好的學習對象。他指出,台灣和香港不只是鄰居,連命運也很相關。例如,今年九月一日就是一個很大的巧合:台灣在「反旺中集團壟斷遊行」,香港在「反國教遊行」,同樣都是對思想自由的追求、也都有對中國影響的不滿。
然而,相對於台灣,香港展現出更強大的公民社會意識。張鐵志表示,香港動輒數十萬人的遊行,在台灣很少看到,而且台灣對於中國的危機意識似乎也不像香港這麼強烈。由於香港回歸中國後,就一直在爭取自主,包括中國對香港經濟、媒體、教育等各方面的影響,因此這些交手經驗,很值得台灣參考借鏡。
不過,也因為香港公民社會的蓬勃發展,張鐵志預測,未來五年香港都將動盪不斷。他認為,反國教只是第一波運動的高潮,中國的矛盾與衝突還會蔓延到社會各個層面。接下來2017年的香港特首普選,以及之後立法會的全面普選,將是香港真正面對社會矛盾衝突的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