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亞洲盃 中華信評:勝率過半

工商時報【記者陳碧芬╱台北報導】 金管會推動金融業者打「亞洲盃」的政策,台灣金融業業邁向海外市場的大門已經敞開,中華信評資深副總裁張書評指出,包括銀行、保險、證券在內的國內金融業者,資本條件等體質相較亞洲同業「還算不錯」,可以上場和亞洲金融同業比賽,台灣金融業打亞洲盃的勝算「至少有50:50」。 張書評指出,資本水準是台灣銀行業者的相對優勢所在,業者有必要走出獲利長期偏低的台灣市場,到亞太地區追求新的成長契機,但金融業者如何維持強健的資本實力與審慎的風險偏好,是接下來重要的課題。 他強調,金管會也應該注意業者在拓展市場時,不要任其太過積極,例如千萬不要只想用現金進行併購,也不要立即就想衝刺市占率,個別金控、銀行內部都應有自己的拓展策略,可以用換股方式進行參股,一樣可以達到參賽亞洲盃的目的。 張書評指出,金融業者走向亞太市場會面臨新的營運挑戰,諸如泰國、印尼、菲律賓、柬埔寨以及越南等,當地的經濟風險或產業風險均較台灣為高,雖然亞太區主要銀行的星展銀、馬來西亞銀行、三菱日聯、中國工商銀行發展區域型銀行比較成熟,海外獲利平均穩定在總獲利的三分之一,就標準普爾的資本計算標準,並不比台灣金融業來的穩健,其中不乏有發行混合性資本債,在亞洲高風險市場的曝險也比台灣同業來的高,台灣也普遍由金控業出面談判收購,再決定由壽險子行或銀行子行的資金或名義收購,作法上相當彈性。 中華信評指出,今年有推出增資行動的台灣金融業,可以預期都是因應法令鬆綁而準備到亞太區收購同業,預估明年、甚或後年,金融業者與亞太區業者的收購併案件會持續增加,特別是東協國家最具吸引力,但台灣金融業在其它亞太地區國家,如扣除大陸之外的東協國家,曝險部位將會持續增加,金融業也將同樣面臨不良資產比升高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