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臉經部評估-工總調查:韓簽FTA 我明顯失競爭力

工商時報【記者譚淑珍╱台北報導】 中韓草簽的FTA內涵,經濟部初步評估認為對台衝擊不大,然而,依據工業總會最新出爐「2014年度出口障礙調查」報告顯示,台商早已受到韓國洽定的FTA衝擊,明顯喪失競爭力。受限於台灣未與主要貿易國簽定FTA,產品銷往包括中國大陸、東協、歐盟乃至於巴西等地的競爭力,明顯較韓國處於不利的局面。 為免國內產業因而陷入喪失出口競爭力的危機,工總呼籲政府,短期,應加速兩岸ECFA後續的貨貿諮商、積極要求降低關稅;中、長期則要積極加入或先單點突破一些國家,建立FTA關係。 工總每年都會進行年度「出口障礙調查報告」,依據調查,在關稅障礙方面仍以亞洲市場居多,其中,又以中國大陸的障礙最大。在這次調查中,業者反映關稅過高的地區包括中國大陸、東協諸國等,台商出口到這些地區包括石化、鋼鐵、紡織、工具機,甚至汽車零組件等相關產品,都需付出最低2%、最高12.5%的稅率。 但是,同樣的產品若由東協諸國輸往中國大陸的稅率則為0%,而韓國也因為分別與東協諸國簽署FTA,產品出口幾乎也都是零關稅待遇。 業者憂心,一旦中韓FTA落實後,台灣出口至中國大陸的貨品將更無生存空間,特別是石化業者的部份產品還要負擔高額的反傾銷稅;另機械業者也向工總反映,由於新加坡輸往中國大陸的關稅為0%,部份日本業者選擇到新加坡設廠,享受零關稅優惠。 實際上,韓國簽定FTA的影響,不只反映在大陸及東協等亞洲市場,從報告中可發現,出口至歐洲的石化、紡織部分產品,韓國都享有0%關稅優惠,台商卻要付出至少4.5%∼6.5%關稅。 而因為FTA,也讓韓國產品在中南美洲市場比我國更具競爭力,工總以巴西市場為例,工具機若由美國輸往巴西,稅率只要5%,韓國是8%、中國大陸9.7%,而台灣卻得付高達70%的關稅,根本是場完全不公平的競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