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長專欄-陸資本市場柴火烈 台股受益

工商時報【台新投顧副總李鎮宇】 中國人行選在4月19周日傍晚,宣布今年至今第二次降準,包含全面降準1個百分點,及其他針對農業、小微企業定向降準措施。以中國銀行體目前一般存款約110兆人民幣換算,僅全面降準1個百分點即可釋放逾1兆人民幣,若再加計其他定向降準措施,粗略估計最多共可釋放1.5兆人民幣資金。 這次降準時間點符合市場預期,但逾1兆元規模則顯著超出預期。按照人行慣例,外匯占款變動量、貨幣市場利率、超額準備金水位,是人行調整存款準備金率幾個主要觀察指標。其中外匯占款變動趨勢最為關鍵,若外匯占款續縮減,則隱含資金外流、或居民持外匯意願提高,兩者都會造成國內人民幣流動性出現結構性缺口,進而削弱貨幣供給(M2),推升實體經濟融資成本。 根據人民銀行公布數據,今年3月人行外匯占款減少2,307億,累計前3個月共減少2,521億,進而影響3月中國M2年增率降至11.6%。考量3月起中國貿易出超受人民幣匯率居高衝擊而大幅縮減,且伴隨「一帶一路」及其他對外開放政策,未來跨境資本流出壓力將升高,國內流動性可能轉趨惡化。故人行於此時降準,時機方面符合市場一致預期;惟釋放資金逾1兆元,則顯著高於目前外匯占款隱含流動性缺口(約當降準0.25至0.5百分點),能為市場帶來超額流動性。 人行計畫如何引導這些超額流動性?地方債是重點之一,目前中國官方正推動地方債市進行逾1兆元人民幣大規模新舊置換,以政府擔保債券,取代融資平台即將到期高風險債權商品。銀行以這次降準獲得大額流動性進場承接,可望有效壓低利率,同時改善資產品質,進而緩和地方債務風險。 當然這些超額資金,最終必然有一定比例流向股市,催動陸股續上攻。中國官方近年探究債務危機升溫深層原因,認為係因資本市場不發達,新創企業無法獲得足夠股權融資進行創新,資本多數遭大型國企透過銀行體系壟斷所致。當民間企業被迫用過高利率,向金融體系舉借長期資本金時,不僅企業負擔沉重,也大幅推升銀行流動性風險。因此今年來,可見到官方不斷唱多陸股,希望藉由炒熱次級市場,強化初級市場融資能力。在刺激資本市場大方針下,伴隨寬鬆環境不變,預料今年陸股整體仍將維持強勢。 惟須考量人行降準以改善國內流動性,振興實體經濟為最終目標,若股市出現短線過熱,對資金產生磁吸效應,將削弱降準效果,故預料未來中國官方將緩步加強對股市監管力度,雖不致扭轉陸股走勢,惟中期市場震盪或將隨監管政策出台而加劇。相對而言,目前估值遠低於陸股,且亦涵蓋「一帶一路」、國企改革等熱點題材香港H股市場,或許是更好投資選擇。 陸股火熱也拉動台股氣勢,大陸證監會副主席提出未來可考慮開放台滬通及台港通,且正研究未來開放台灣金融機構1,000億人民幣RQFII額度。這對成交量逐年縮減,券商經紀業務成長趨緩台股不啻為一劑強心針。雖目前仍為發想期,但也對金融股有相當大激勵作用。 而上市櫃15家金控1Q15自結稅後盈餘891億元(+27.2%YoY),優於市場預期。近期台股量能回溫,證券股直接受惠,證券股漲幅4∼6%,以證券為主體金融個股,紛紛突破盤整區間,再創波段新高。金管會續鬆綁證券業務,對證券族群有利,可依台股漲升趨勢,進行波段操作。唯一要留意是本周起進入國內法說與財報高峰期,加上近期台股大漲時,官股券商續調節賣出,預料本周指數波動加劇,操作宜避開乖離過大且高檔爆量個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