擴大採購助陸國企壯大 美陷兩難

工商時報【譚有勝╱綜合報導】 中國國務院副總理劉鶴30日啟程華府,與美國貿易談判代表進行貿易談判。本輪會談將觸及中國經濟結構問題,並聚焦國營企業在中國扮演的經濟角色,要求中國政府停止補貼,打破國企壟斷市場問題。但美國憂慮,要求中國擴大進口美國產品或將助長中國國企優勢,令美國陷入「兩難局面」。 國有企業在中國國內經濟長期獲得特殊地位,享有包括:銀行提供低於市場利率的貸款、優惠法規監理政策、降低土地租金等,常令外國企業感到「眼紅」,並成為中美貿易爭端癥結之一。 華爾街日報引述美國官員報導,美國過去不滿中國補貼國營企業,對美企構成不公平競爭問題。中國國企受益於政府補貼以及有利的政策,與外資競爭時具有較高的優勢。此外,國營企業還會施壓美國公司轉移技術,以換取其在中國展開業務的機會。 美國貿易談判代表萊海澤(Robert Lighthizer)便懷疑,中國市場都不是真正私有化,萊海澤希望中國改變扶持國企的措施,才會建議美國總統川普與中國達成協議。雖然川普近期指出中美雙方貿易談判進展非常順利,但他否認考慮對中國商品取消加徵關稅。 報導指出,川普政府堅持要求中國政府減少對國營企業的有利政策,包括:減少國企的補貼和優惠貸款等優勢的扶持措施。為了達到這個目的,美國一些官員建議借鑒「北韓模式」,意即只要北韓實現無核化,美國便會撤銷對北韓的制裁措施。同理,美方認為,只要中國改變對國營企業的扶持措施,美國才會取消對中國商品加徵關稅。 然而,若美方要求中國減少有利國企的政策,恐令美國陷入兩難的局面。因美國要求中國在短時間內大量採購美國產品,但需要中國國企的配合,如此反而增加國企在中國經濟角色中的重要性,不利美國企業與中國國企競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