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付、金融保險新型專利 最夯

工商時報【魏喬怡╱台北報導】 就經濟部智慧財產局發布的報告顯示,2016年開始國內金融業申請專利的趨勢驚人,尤其集中在「支付」及「金融保險類」的專利。經濟部智慧財產局指出,國際金融科技六大應用專利申請分布在支付、銀行、交易、投資管理、稅務、保險,台灣則主要以支付、金融保險為大宗,且偏重申請較快的「新型」專利多於「發明」專利。 就經濟部智財局的觀察,整體專利申請量,「銀行業」相較其他金融機構有獨大申請的現象, 推測主要是因銀行業在專利布局所涉領域最為廣泛;另外,銀行業有申請專利之申請人為20家、證券期貨業六家、保險業11家,彼此間的機構數量並不存在懸殊差距;但呈現在專利申請量上,銀行業卻遙遙領先其他金融機構。 以中信銀為例,近年積極發展金融科技,取得各種金融專利。中信銀指出,目前全行所獲專利達127項,其中Home Bank App有六項,包括利用圖形鎖的個人身分認證方法及系統(發明專利)、利用圖形鎖的個人身分認證系統(新型專利)、利用語音辨識的銀行交易系統(新型專利)、具智能提示的金融系統(新型專利)、管理伺服器(新型專利)、綁定多台設備(新型專利)。 另外,新網銀功能取得的專利有二項,包括登入驗證裝置及登入驗證系統(新型專利),使用者可用QR code登入、理財一點通取得金融商品交易裝置(新型專利)。 台新銀則指出,2018年在專利的取得上,共有三項新型專利與八項發明專利;創新產品的研發與推出上,涵蓋行動銀行、新型支付、財富管理、信用卡、貸款與法金,並推出Richart數位銀行。舉例來說,客戶拍攝票據影像上傳,系統自動辨識資料將相關資料帶入欄位並回覆結果,這個「票據影像存帳」就拿到新型專利。 伺服器端(Server)在交易當下及時告知用戶端(Client)當次雙方以那一種認證方法鑑別使用者身分,預防駭客可事先偽造雙方通訊內容,這項「使用者身分認證的鑑別機制」則拿下新型、發明專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