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出好情緒 讓孩子快樂學習

人際EQ的學習,可能比學業分數更重要。一場「教出好情緒國際教育論壇」,今天(16)在新北市政府舉行,親職教育專家提出,學生在學校裡較常遇到的6種情境,所引發的情緒感受和相對應的行為反應,呼籲老師和家長,透過生活實例,引導孩子妥善處理負面情緒。

新北市教育局和親子天下合作舉辦「教出好情緒」論壇,臺灣芯福里情緒教育推廣協會理事長楊俐容表示,孩子遇到不適應、具有威脅感的情境,就會覺得恐懼,想要逃跑;如果遇到學習和人際障礙,就會受挫、憤怒,進而演變為批評或攻擊的行為。

楊俐容:「我的目標我達不到,媽媽希望我考第一名,我永遠考不到,他會沮喪,他就沒有動力;如果孩子經常被指責、被懲罰,這是嫌惡的情境,他會有受辱的感覺,他就會疏離,所以為什麼他的心情不想跟你說。」

相對地,楊俐容指出,當孩子感到出乎預料,就會好奇、興奮、注意力集中;受到鼓勵或有成就感,就會快樂,而有動力去親近相關事物,因此,他強調,學習要有「問號」、「驚嘆號」,學生才會對學校生活充滿動力。

他也提到,「沒有責備就沒有防禦」,同樣一句話,如果具體表述事實,而不是「加油添醋」放入情緒性的字眼,同學間、師生間、親子間的相處,就能減少很多摩擦;例如:「不要將拖把放在這裡」和「不要故意將拖把放在這裡」,加個「故意」兩字,可能馬上引發失焦的衝突。

楊俐容以臺北市延平國小為例,學校針對高年級學生進行一年的EQ教育課程後,輔導室學生諮商數量減少將近7成,分析原因,就是孩子學會處理情緒後,很多事情自己可處理,不用麻煩老師;另一方面,老師本身也因為上了相關課程,提升輔導知能,很多情況不用再將學生轉到輔導室輔導,相輔相成。